第234章門閥雅閱(第2/3頁)

潭邊之女齊齊隨福,致辭已畢,詩語會正式開始。

一時間,花紅映衫綠,鶯聲隨燕啼。

此等詩語會,世家女兒們大多也各自經歷過,是以並不陌生,早就有所準備。

當下,便有華亭婢女將一盞盞木蘭放入水潭中,在木蘭的邊緣處,置有魚食,潭中遊魚爭食之時,推蕩著木蘭蕩向四面八方。

但凡停駐於誰面前,那人便需起身,或詠詩,或作賦,或歌曲,不一而足。時爾見得,同時有幾人起身,而女郎們則隨心所喜的從附。相較郎君們的雅集,詩語會,更顯散漫,亦更為率真。

陸舒窈作為東主,展示了一幅長畫,乃是《夏日桃亭圖》,此畫並非劉濃昔年舊畫,而是她見了劉濃之畫後,夢中時常浮現此景,故而,便以神描之。莫論立意,亦或手法,都與往日大為不同,縹緲如雲,宛若人間仙境。

若是細觀,極易入神。

興許是因描繡之故,世家女子大多擅畫,是以,當江左畫魂展開此畫時,女郎們紛紛前來駐足一觀,繼而,齊齊贊嘆。

陸舒窈端莊的坐在畫邊,靜柔的笑。

如此一來,更惹得人心中暗贊:江左陸令矢,靜徐似鏡,閑雅若芍,真真一個華貴小仙子也。

稍徐,眾女又行投壺。沿著潭際,朝潭中飄流之壺投擲羽木箭,中者當鳴。其間,顧薈蔚與吳縣孟氏女郎竟然同中。

孟女郎早聞顧薈蔚妙音之名,而她亦自認博才適辯,便邀顧薈蔚清談。眾女聞之,拍手而贊,欣然叫好。

碎湖微微一笑,命隨從推兩葉蓮舟入潭,顧薈蔚與那孟女郎對坐於舟中,展開了一場你來我往的互辯。

顧薈蔚不愧吳郡妙音之名,待辯至眾人興致漸濃之時,婉言將那孟女郎擊敗。二人之辯,雖不似郎君們那般慷慨激昂,卻更具淡雅情趣。

孟女郎雖敗,然卻面不改色,朝著顧薈蔚萬福道:“而今始知妙音之博學也,孟廂多有不如。日後,可否書信往來?”

顧薈蔚淡然還禮,淺聲道:“互為佐證,並無高下之分,姐姐有心,薈蔚願結鴻雁。”

投壺繼續,陶壺在水中打轉。

“撲!”

一聲脆響,木箭入壺。

橋遊思眨了眨皓潔的眸子,稍稍一想:“若是行棋,恐在場之人,無人可堪作對手,勝之也無趣。”便接過晴焉遞來的洞蕭。

蕭長二尺八分,渾身烏青。

世人只知吳群清絕擅畫、擅棋,卻鮮少有人知她擅蕭。而她的這支蕭,能使宋祎聞之則醉,自是非同凡響。

小女郎持著蕭,對著楊少柳淺淺福了一福,而後,踩著藍絲履,來至水邊,微微一笑,豎蕭於唇。

古音八八,蕭聲最清。

婉轉時似紅袖添香,悠思時若清空飄遙。而小女郎雪裙飄飄,清麗至絕的身影投入潭中,相映作畫。正逢此時,長空劃過一鶴,唳啼伴蕭,落影於潭。恰若一景,鶴飛不帶蕭聲遠,春拂西潭孤影寒。

一曲畢罷,小女郎捉著洞蕭,欠了欠身,而後默退。

人如其音,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即便無人喝彩。

待轉身入席時,脆脆掌聲方才響徹桃林。

投壺已畢,又行接語鬥草,一個接一個,接不上者當鳴。

袁女正捧著腦袋嘟著嘴,不知何故,自從方才那心有靈犀的一笑之後,她便有些悶悶樂,心想:“陸舒窈擅畫,比不過;顧薈蔚擅辯,比不過;便連橋遊思之蕭,我也比不過;若輪至我,當以何如?好生難決呀……我也只會彈琵琶……”

這時,橋遊思輕聲道:“醉海棠。”

“……”

橋遊思看了看袁女正,再道:“醉海棠……”

“呃……醉海棠……”

袁女正迷迷蒙蒙的,尚未意會過來,瞅了瞅橋遊思,瞥了瞥嘴,答道:“醉海棠,海棠醉!”

“格格……”

“噗嗤……”

橋遊思抿嘴一笑,顧薈蔚莞爾。

袁女正愣了一愣,總算回過神來了,看了看潭邊四野,索性心中一橫,也沒得選擇,當即命婢女捧出四弦琵琶。

殊不知,徹底的放開心懷之下,人也嵌入了音中,一曲《月夜弄潮》,湊得她自己神情迷惑,惹得聞者美目流連。

待曲畢,她抱著同色琵琶,坐在桃下,人與桃花相映紅。

如潮贊聲,不絕於耳。

此番詩語會,直至落日漸墜時,方進入尾聲。

陸舒窈孤身坐於潭中之亭,余日映潭,一半燦金一半紅,描過桃林更增艷,小女郎笑道:“諸位姐、妹,春蘭秋芷,各綻芳緋,你我興起而至,隨興當歸,舒窈已將今日雅會附於一畫,待他日,畫作成時,想必可平添幾許留憶。”言至此處,軟軟一笑,續道:“念此佳會再難覓得,故而,舒窈有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