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時代的裏程碑

陜西師範大學 柳植

按照蘇聯共產黨的傳統,新的最高領導人的思想和路線得到黨代表大會的認可,才算最後確立自己的領袖地位。1955年4月7日,赫魯曉夫向蘇共中央主席團提出召開蘇共二十大的報告。報告說:“自從黨的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以後,已經過去了兩年半的時間。黨章規定:例行代表大會至少每四年召開一次。因此,下一次黨代表大會召開的時間即將臨近。”“我認為舉行黨的第二十次代表大會最合適的時間是1956年2月份。”[1]報告擬出6項議程:蘇共中央工作報告;蘇共中央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對1956~1960年蘇聯國民經濟發展第六個五年計劃的工作指示;關於修改蘇聯共產黨綱領;關於修改蘇聯共產黨章程;選舉黨的中央機關。4月8日,主席團通過了赫魯曉夫關於召開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的建議,決定大會在1956年2月14日召開,確定議程為:蘇共中央工作報告——報告人尼·謝·赫魯曉夫;蘇共中央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報告人莫斯卡托夫;黨的第二十次代表大會對1956~1960年蘇聯國民經濟發展第六個五年計劃的工作指示——報告人布爾加寧;選舉黨的中央機關。[2]主席團決定大會代表在各州、邊疆區黨的代表會議上和加盟共和國黨的代表大會上選舉產生。後來,赫魯曉夫還把這項決議提交7月中央全會通過。

經過半年多的準備,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1956年2月14日在克裏姆林宮如期召開。1349名有表決權的代表和81名有發言權的代表出席了大會。55個兄弟共產黨和工人黨的代表團應邀參加。這是斯大林之後,在蘇共新領導人赫魯曉夫主持下召開的首次代表大會,是赫魯曉夫時代的裏程碑。會議大廳裏豎立著一尊列寧發表演說的塑像,斯大林的肖像卻被有意拿掉。赫魯曉夫是大會的中心人物,他致大會開幕詞,在提議為蘇共十九次代表大會和二十次代表大會之間失去的共產主義運動最傑出的活動家默哀時,有意把斯大林同哥特瓦爾德、德田秋一相提並論。他代表上屆中央委員會做工作總結報告,在大會的最後一天,也就是2月25日,他又在沒有兄弟黨代表參加的會議上做了批判斯大林的秘密報告。

由於赫魯曉夫在黨中央總結報告中提出了“關於兩個體系的和平共處問題”、“關於現代防止戰爭的可能性問題”和“關於不同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形式問題”,特別是《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秘密報告揭露了斯大林時期大量鮮為人知的大鎮壓材料以及反法西斯戰爭等方面的種種錯誤,這次大會無論在蘇聯國內還是在國際上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震動。幾年以後,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圍繞這些問題以及對這次大會的評價,發生了一場政治大爭論。從此,統一的社會主義陣營開始走向分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也出現了不同的中心。因此,蘇共二十大在蘇聯社會主義實踐史上和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蘇共二十大距今已過去了半個多世紀,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在十幾年前也告一段落,大會的档案已經解密,它早已成為一個歷史問題。作為歷史問題,就應該用歷史學家的眼光和歷史研究的方法,擯棄舊的意識形態偏見和某些政治情結,把這次大會放在整個蘇聯社會主義的實踐史中、放在俄國現代化進程和20世紀人類歷史發展的總趨勢中給以批判的總結。對於那次大會,迄今不僅仍有一些觀念和認識上的誤區,而且有一些事實也需要進一步澄清。本文將比較詳細地分析和評論赫魯曉夫在總結報告中闡釋的路線,追述赫魯曉夫《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報告準備和出籠的過程及其主要內容,還將涉及大會在國內外引起的強烈反響以及蘇共中央《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決議》的發表,盡力介紹這次大會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