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並不急於讓中國出兵

美國空軍的轟炸使得平壤陷入一片緊張狀態。7月7日金日成約見什特科夫,再次請求蘇聯軍事顧問盡快進駐漢城,並參與各軍團的軍事指揮,否則人民軍將面臨“失敗”和“崩潰”。金日成還說,他接到大量電話,講的都是美軍空襲所造成的嚴重破壞,包括鐵路樞紐和多座橋梁被摧毀。據什特科夫觀察,金日成自戰爭爆發以來,第一次顯得“心緒煩亂,且帶有些許沮喪”。[22]斯大林再次把注意力引向了中國,他在7月8日的電報中指示羅申:“請告知毛澤東,朝鮮人抱怨說,在朝鮮沒有中國的代表。應當盡快派出代表,以便於聯系和迅速解決問題,當然,如果毛澤東認為有必要與朝鮮聯系的話。”[23]

實際上,中國此時正在進行積極的準備。在部隊大規模向東北集結的同時,中國領導人也在加緊作戰的籌劃。7月12(或13)日,周恩來委托中國駐朝鮮代辦告訴金日成,中國不會容忍美國對朝鮮的幹涉,中國政府準備在這場戰爭中盡可能地向朝鮮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幫助,為了能及時滿足朝鮮方面的需要,請金日成在提出幫助的要求時不要客氣;同時,希望向中國“提供比例尺分別為1比10萬、1比20萬、1比50萬的朝鮮地圖各500張,並通報朝鮮前線戰況”,還要求“盡快送來朝鮮人民軍軍服的樣品”。金日成及時地向蘇聯大使報告了這個情況,在會談中,金日成心情沉重地談到,美軍的參戰,尤其是美國空軍的襲擊,“導致朝鮮大量城市和工業企業被毀,軍隊不斷遭到轟炸,人民軍的推進受到阻礙”。金日成還提出,“既然美國等國家已站在李承晚一邊參加了戰爭,那麽,民主國家如捷克斯洛伐克、中國等也就可以用自己的軍隊來幫助朝鮮”。什特科夫有意回避了這個問題,只是說:你們當前最首要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內部力量,加強軍隊,鞏固解放區,確保和增強自己在朝鮮人民中的影響力。[24]

7月19日金日成又報告了他在北京的代表與毛澤東會談的情況:毛澤東認為美國將長期參戰,並會在朝鮮投入更多的兵力。毛澤東建議金日成“命令部隊停止向敵人進攻,以便保存自己的主力”,還“答應給朝鮮30000支步槍,2000挺手提機槍,200挺重機槍,300門81毫米迫擊炮和1000匹騾子。所有這些物資將於7月25日起運”。金日成還通報,為了解朝鮮戰局情況,毛澤東本想派周恩來前往朝鮮,但由於乘飛機很困難,只好請金日成派軍事代表去中國。此外,毛澤東還說,如果朝鮮需要援助,中國“可以派自己的軍隊去朝鮮。中國方面已為此準備了4個軍,共32萬人”,並希望金日成於8月10日以前通報自己的意見。當金日成詢問莫斯科對這個問題的意見時,什特科夫答復:對此一無所知。金日成又說,他原以為毛澤東可能已同斯大林協商過此事,沒有想到這只是毛澤東自己的想法。什特科夫再次表示,對此毫不知情。最後,蘇聯大使在電報中要求莫斯科盡快提出對中國出兵問題的看法,以便日後答復金日成。[25]斯大林對此一直沒有回答。看來,斯大林比金日成和什特科夫沉得住氣。不到危急時刻,莫斯科並不想讓中國軍隊介入戰爭,而經過幾次試探後,金日成也明白了斯大林的這種考慮。

7月18日莫斯科收到蘇聯使館關於朝鮮局勢的長篇綜合報告,其中心意思是朝鮮領導人和居民已經擺脫了最初的恐慌情緒,並恢復了勝利的信心。報告說,在剛遭到美國空軍的襲擊時,朝鮮人擔心沒有蘇聯和中國的武裝援助,就無法戰勝美國武裝幹涉者。不過,隨著人民軍向南推進,特別是7月5日和11日與美國部隊交戰並給對方以重創、俘虜大批美國士兵後,“人民的戰鬥精神又重新振作起來”。積極要求上前線的人數急劇增長,幾天內就組建了74.5萬人的志願兵部隊。被解放的城市,尤其是漢城,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生活,建立了人民政權機構,動員了地方資源來幫助前線。人民軍隊的勝利還促使南方遊擊隊運動再次活躍起來。報告的結論是,朝鮮人恢復了迅速取得最終勝利的信心。[26]8月,駐朝使館再次向莫斯科提交了同樣結論的報告,只是附帶提到,朝鮮的幹部和群眾對於蘇聯未能及時派遣空軍阻止美國飛機的轟炸流露出不滿情緒。[27]對於戰局發展的樂觀估計,大概就是斯大林不急於解決對朝鮮提供直接軍事援助問題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毛澤東表現出來的出兵朝鮮的急切心情,很可能也引起了斯大林的疑慮——中國出兵的一種後果就是擴大其在朝鮮的地位和影響,而從長遠的觀點看,這對蘇聯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