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承諾將調用蘇聯空軍

還在朝鮮戰爭爆發前,蘇聯空軍就已經進駐中國。1949年底蔣介石敗退台灣以後,憑借其空軍優勢,不斷派遣飛機對大陸進行轟炸和襲擾,最嚴重的是1950年2月6日對上海的轟炸。據蘇聯領事館給莫斯科的報告:由17架重型轟炸機進行的這次襲擊,造成上海大面積停電,供水中斷,所有企業停產;上海當局和居民情緒十分低落,人人提心吊膽,甚至做出了將工業企業遷往內地的決定。蔣介石則為此歡欣鼓舞,並在高級軍事會議上要求擴大轟炸,批準將襲擊目標擴展到北京、天津、漢口、南京、青島、廣州以及其他一些城市。為協助這個行動,美國人決定幫助國民黨盡快修復舟山群島上的台山機場。[5]此時毛澤東正在莫斯科談判中蘇同盟條約,接到報告後,便請求斯大林給予空軍援助。[6]於是,蘇聯派遣由巴基茨基中將率一個防空集團軍開赴徐州和上海,其中包括第106殲擊航空師、第52高射炮兵師、近衛高射探照燈團,還有一個獨立無線電技術營,共127架飛機,計有噴氣式殲擊機40架、活塞式殲擊機41架、強擊機26架、轟炸機10架、運輸機10架。不到一個月,即3月7日,第一支蘇聯空軍部隊(第351殲擊航空團)便進駐了徐州機場,並擔負起警戒和巡邏任務。在隨後的空戰中,蘇聯空軍占有明顯的優勢,從3月8日到8月1日共出動230架次,進行了7次空戰,擊落6架敵機,而自己沒有任何損失。第106殲擊航空師出色完成了保衛上海及其附近地區的戰鬥任務,擊落了所有試圖侵入這些地區上空的敵機,而沒有讓一枚炸彈落在其防禦區,以至地面高炮部隊完全“失業”了。[7]

朝鮮戰爭爆發後,令斯大林和金日成感到意外的是,美國立即采取了幹涉政策,並首先投入了空軍和海軍部隊。[8]美國參戰後立即給朝鮮人民軍造成了重大損失,首當其沖的就是空軍和海軍。據蘇軍總參作戰管理總局報告,開戰僅僅幾天,到7月3日,朝鮮已有36架飛機和5艘艦艇被擊毀。[9]這時斯大林便意識到,戰事的發展很可能是不會順利的,他需要考慮如何對朝鮮增加直接軍事援助的問題,只是這種援助不能來自莫斯科。

戰前蘇聯的援助主要在於訓練朝鮮軍隊、提供武器裝備和制訂作戰計劃,而斯大林絕對禁止蘇聯軍人越過三八線、直接介入戰爭。例如,戰爭爆發前5天,蘇聯駐朝大使什特科夫報告說,因進攻和登陸需要,金日成要求為已經抵達朝鮮的兩艘艦艇提供10名蘇聯駕駛員和顧問。莫斯科立即答復:拒絕這些要求,以免為美國進行幹涉提供借口。[10]在進攻開始時,斯大林還下令召回了在朝鮮人民軍前線部隊中的所有蘇聯顧問。當時赫魯曉夫詢問其中的原委,斯大林回答說:“我們不想留下證據被人家指控我們參與了這件事。”[11]正是由於缺乏蘇聯顧問的指導,繼續南進的朝鮮軍隊完全處於混亂之中,以至什特科夫不得不請求斯大林批準給人民軍每個軍團派兩名蘇聯顧問,並希望軍事總顧問瓦西裏耶夫帶軍官組與前線司令部一起赴漢城,並常駐司令部。[12]對於派遣蘇聯顧問的請求斯大林根本不予理睬,只答復說瓦西裏耶夫“住在平壤更為適宜”。[13]盡管後來在金日成的直接請求下,斯大林答應可以派一些蘇聯顧問進入朝鮮境內,但他一方面憤怒地指責蘇聯大使擅自答應朝鮮人的做法,要他個人對蘇聯政府負責,不能讓蘇聯顧問成為俘虜;一方面明確指出,這些顧問只“派到前線司令部,而不是戰鬥部隊”,而且他們是“作為《真理報》記者”而不是作為軍人派去的。[14]斯大林腦子裏想的是在必要時由中國軍隊提供援助。[15]當然,何時以及如何提供這種援助,還要看戰局的發展。

美國參戰也引起了中國領導人的關注。7月2日周恩來召見蘇聯大使羅申,要求向蘇聯政府通報中國領導人對朝鮮形勢的判斷,並指出,為了防止美軍登陸,朝鮮人民軍應當加速南進,攻占南方的港口,並在仁川等地建立起強大的守衛部隊。周恩來強調,如果美國人越過三八線,那麽中國軍隊將以志願軍的方式並穿著朝鮮人民軍的制服與美軍作戰。為此,中國將在沈陽地區集中3個軍,兵力12萬人。最後,周恩來詢問,蘇聯空軍能否確保對這些部隊的空中掩護。[16]實際上,中國的東北邊防軍是在幾天後才正式決定組建的,並限令8月5日前完成集結。[17]周恩來在做出正式決定之前這樣說,顯然是有意讓斯大林知道,中國領導人是願意幫助朝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