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簡短的結論

在以美國為中心的有關對朝托管政策的研究論著中,蘇聯僅僅是一個“配角”,被作為美國對朝政策的參照物加以描述的。蘇聯在處理朝鮮問題上的所作所為,其出發點何在,其動機何在,仿佛一直是“霧裏看花”,不甚清晰。本文通過對蘇聯接受美國提出的朝鮮托管政策構想,到與美國協調合作確定朝鮮托管政策,直至因美蘇對朝鮮臨時政府人選各持己見,導致美蘇聯合委員會以破裂告終,托管政策“流產”這一完整過程的梳理,比較清楚地確認,其實,蘇聯的每一步舉措都是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的。莫斯科從托管政策的接受者、合作者變成朝鮮托管政策的堅決執行者,其根本動機就在於托管政策本身是符合蘇聯利益的。

從意識形態的層面來看,托管制實質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為戰後繼續維護其殖民權益而特制的一件“合法外衣”,與蘇聯所倡導的世界革命理念是完全不符的。然而蘇聯初始即對戰後托管朝鮮政策表示贊同,是因為蘇聯通過托管政策可以參與戰後朝鮮事務,這將有利於蘇聯將朝鮮變為自己的安全緩沖地帶;同時,蘇聯也試圖以在朝鮮托管問題上的合作向美國換取更多的政治利益。

正是國家利益的驅使,促使蘇聯在朝鮮問題上最初采取與美國協調合作的態度,甚至接受了杜魯門政府提出的“三八線”劃分。隨著事態的發展,蘇聯在朝鮮半島的利益訴求也逐漸提高。當杜魯門政府意識到在美蘇對決中美國已力不從心,從而轉變其對朝政策,由最初的與蘇聯協調轉為遏制蘇聯時,蘇聯隨即轉變立場,針鋒相對,毫不示弱。最終,雙方的利益分歧在美蘇聯合委員會期間全面暴露。蘇聯和美國之所以對臨時朝鮮政府的人選堅決不肯讓步,是因為雙方都明白,無論是占領還是托管都是暫時的,朝鮮最終仍要交給朝鮮人管理,要想保住各自的朝鮮半島的控制和影響,就必須培植自己的政治勢力和尋找合適的代理人。

大體來說,自二戰後到1947年初,蘇聯先是試圖通過托管或其他方式,與美國合作在朝鮮建立一個與蘇聯保持友好關系的統一的朝鮮政府;與美國矛盾日漸加劇後,又轉為加強北朝鮮的政治、經濟力量,並在此基礎上促進朝鮮民族的統一,從而保證通過全朝鮮普選建立的統一政府實行對蘇友好的政策。蘇聯為保障其在遠東的安全,試圖在朝鮮建立一個親蘇政府,從而使朝鮮不至於成為日後威脅蘇聯安全利益的“據點”。


[1] 有關的中文文獻有《朝鮮問題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1954;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三編《戰時外交》(一),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2;劉金質等編《中朝中韓關系文件資料匯編(1919~1949)》3卷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沈志華編《朝鮮戰爭:俄國档案館的解密文件》3卷本,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相關的研究成果見牛軍《戰後美國對朝鮮政策的起源》,《美國研究》1991年第2期;王春霞《杜魯門政府對朝政策及朝鮮的分裂》,《絲路學刊》1993年第4期;王媛《美國對朝占領政策述評》,《東北師大學報》2004年第6期;余偉民、周娜《1945~1948年朝鮮半島南部地區的政治變動》,《史林》2003年第4期;張民憲、蕭石忠《1943~1950年美國對朝鮮問題的政策演變》,《武漢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

[2] 所謂美國档案主要是指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FRUS)的系列文件。西方的研究成果可見William George Morris,“The Korean Trusteeship,1941-1947:The United States,Russia,and the Cold War,”Ph.D.dissertation,Texas:The University of Texas,1974;Bruce Cumings,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Liber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Separate Regimes,1945-1947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1;James Irving Matray,The Reluctant Crusade: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 Korea,1941-1945 ,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85。

[3] 崔相龍,《美軍政의 初期占領政策:信托統治案과 分割占領의 現實》(美國軍政初期的占領政策:托管制與分割占領的現實),《서울평론》(서울),제40 호,1974 년8 월15 일,pp.14-26;崔相龍,《미군정의 초기점령정책 연구》(美國軍政的初期占領政策研究),《고대운화》(서울),제22 호,1983 년,pp.120-128;崔相龍,《美軍政期 韓國의:아시아 冷戰의 초점》(美國軍政時期的朝鮮:亞洲冷戰的焦點),《한국사회연구》,제1 호,서울:한길사,1983,pp.351-367;李東炫,《韓國信託統治研究》,서울:평민사,1990;李愚振,《獨立運動에 대한美國의 태도:루즈벨트 行政府의 信託政構想을 中心으로》(美國對於獨立運動的態度:以羅斯福政府的托管制構想為中心),韓國政治外交史學會(編),《韓國獨立運動 과 列強關系》論議 第2輯,서울:평민사,1985;李完範,《한반도 신탁통치안과 국내정치:1943-1948》(朝鮮半島托管制與國內政治:1943-1948),연세대 대학원정치학 석사논문,1985;李在都,《모스크바信托統治協定과 韓半島政治變化에 관한 研究》(莫斯科托管協定與朝鮮半島政治變化相關的研究),東國大大學院정치학박사논문,1987;申福龍,《한국 신탁통치의 결정 과정에 관한연구:미국의 구도와변질을중심으로》(朝鮮托管政策的決定過程研究:以美國主導與變化為中心),한국정치학회세미나논문,1993;沈之淵,《미-소공동위원회연구》,서울:청계 연구소,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