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立足專題或個案的實證性研究

一般出自個別,抽象源於具體,這個哲學道理在歷史研究中也是通行的。既然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把握蘇聯歷史的全貌,那麽就必須從個別入手,從具體著眼。只有我們在總體上對蘇聯歷史中的主要事件、人物、制度、政策都有了深入的考察和體會,才可能把握歷史的全貌,而只有把握了歷史的全貌,並對基本史實有了認同,才有可能思考和討論隱藏在歷史背後的問題。就目前中國的蘇聯史研究狀況和條件而言,我們主張首先開展多方面、多層次的個案研究。

本課題所選28個專題,均是作者自報的,也是他們的研究所長和興趣所在。其中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有的是綜合論述整個蘇聯時期的某項政策或某一個領域的狀況,如《蘇聯文化政策:從列寧到戈爾巴喬夫》、《“分離”還是對峙?——東正教會與蘇維埃政權關系研究》等;還有的敘述一個時段的政策,如《在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十字路口——新經濟政策研究(1921~1929)》、《蘇聯30年代大清洗——一場震驚世界的政治悲劇內幕》、《重歸集體農莊:40年代蘇聯農業政策的調整》、《戰後初期蘇聯對東歐政策的演變——對蘇捷關系的個案考察》等;有的研究某一事件的始末,如《歷史性的轉折:1917年俄國革命》、《政治危機中蘇俄國家功能的轉化——喀瑯施塔得事件始末》、《悲劇是這樣誕生的——“卡廷事件”與戰前蘇波關系》、《悲劇的產生:蘇聯猶太人反法西斯委員會的命運》、《難以做出的抉擇:對蘇聯空軍投入朝鮮戰爭的歷史考察》以及《勃列日涅夫主義與蘇聯侵捷》等;還有的專門討論某一制度、政策或現象,如《蘇聯官冊制度與幹部狀況(1923~1929)》、《大遷徙:蘇聯的特殊移民政策及其後果》、《與西方合作:斯大林的“聯合政府”政策及其結局(1944~1947)》、《在朝鮮半島的利益博弈:蘇聯與戰後對朝鮮的托管政策》、《發出不同聲音:蘇聯持不同政見者運動研究》等。無論在哪個層次或哪個側面,無論題目大小,這些研究都力求把事情的始末說清楚,把問題的本質講明白,都是要告訴讀者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其實,歷史就是過去的事情,歷史研究就是講故事。這樣的故事越多,人們就越接近了解歷史的全貌。“樹木”見得多,離俯瞰“森林”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