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章 報仇雪恨

話說東瀛彈丸之地,銀子會比堂堂大明王朝還多嗎?

還別說,東瀛的白銀的確比大明還多,至少這一時期是這樣的。

根據後世的史學家統計,從東瀛戰國時期到東瀛江戶時代,總計三四百年時間裏,日本出產的白銀占到了整個世界白銀出產量的三分之一!

而這一時期,還有另外一個出產白銀比較多的地區,那就是美洲,產量同樣占到了世界白銀產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也就是說,大明、莫臥兒、波斯、大食、歐陸列強等當時比較強大的國家白銀出產量都不多,整個亞歐非所有國家加起來白銀產量還沒東瀛多!

那麽,這一時期東瀛的白銀產量到底是多少呢?

這個楊聰其實也不是很清楚,按他的估算,一年一千萬兩左右應該是有的,東瀛那些諸侯可是有錢的很,據汪直說,這些家夥買東西那都是用車拉銀錠子,一車銀錠子足有上萬兩,而一個諸侯隨隨便便就能拉出個十來車!

這時候的東瀛,各路諸侯都打瘋了,為了維持戰爭開支,他們都在瘋狂的開采銀礦,再加上東瀛的銀礦儲量足,純度高,產量自然是相當的驚人。

就按一年一千萬兩計算,十年就是一億兩,一百年就是十億兩,而東瀛戰國時期大概始自大明成化年間,至今大約已有百余年時間,也就是說,這會兒東瀛市面上流通的白銀大概有十億兩左右。

東瀛的白銀是如此之多,而物資又相對匱乏,再加上連年征戰,老百姓都在忙著躲避戰亂,根本就沒多少人從事生產,所以,東瀛物價是出奇的高,高出大明十倍都不止。

可以說,東瀛那些諸侯都是抱著銀錠子的窮光蛋,窮的就只剩下錢了!

那麽,怎麽才能把東瀛的白銀全“搶”過來呢?

直接出兵,攻占東瀛嗎?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這會兒的大明經不起這麽折騰。

要知道,這會兒的東瀛可不好惹,別看人家各路諸侯打來打去打了將近百年,貌似亂成了一鍋粥,一旦遭遇外敵進攻,那就不一樣了。

這會兒的東瀛其實已經進入戰國後期,如果大明全面入侵,指不定就會成為他們統一的契機。

戰國一統之後的東瀛有多強大呢?

這個史料也是有明確記載的,因為東瀛戰國時代結束以後張狂無比的豐臣秀吉便發動了朝鮮戰爭,意圖以朝鮮為跳板,征服大明。

這家夥狂是狂,但人家有狂的本錢,他手下的倭兵林林總總加起來足有五十余萬,兩次入侵朝鮮,他都發動了三十余萬大軍!

三十余萬大軍啊,明軍就算是再強悍,那最少也要十余萬大軍才能與之抗衡,結果就是,大明朝兩次都派了十多萬大軍去支援朝鮮,每次都打了個兩敗俱傷。

就這,還是屬國朝鮮為了抵禦倭兵入侵拼命協助所致,如果單靠大明,想要取得這樣的戰績,最少也要出兵二十萬以上。

當然,歷史上的明軍肯定沒有現在的明軍厲害,不過,萬歷朝鮮戰爭,明軍的裝備其實也不差,火槍和火炮都是有的,而且還有天下最為精銳的兩支勁旅,戚家軍和川軍,戰力就算比這會兒的明軍精銳差,那也差不到哪裏去。

因此,楊聰得出一個結論,這個時候,如果想全面攻占東瀛,最少要組織二十萬大軍,至於耗時多久,那還得看人家的抵抗強度,如果人家拼了命的抵抗,耗時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有可能!

東瀛人會拼命抵抗嗎?

這點,不用懷疑,東瀛人那是出了名的不要命,打起仗來,那就跟瘋子沒多大區別。

所以,要全面攻占東瀛,就得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十年,那都算是少的了。

二十萬大軍,十年,要消耗多少糧餉呢?

按普通邊軍精銳糧餉來計算,每人每月最少是三兩往上,二十萬精銳,一個月消耗的糧餉就是六十萬兩往上,一年就是七百多萬兩,十年就是七千多萬兩,就這,還不包括傷亡將士的撫恤和武器裝備的損耗!

七千多萬兩啊,永慶這會兒就算是發了筆橫財,國庫也才三千來萬兩,就算張居正推行新政,大明每年的稅賦收入最多也就能達到四五百萬兩,也就是說,這十年時間,大明朝廷官員不吃不喝,不拿一文錢俸祿,全力支持東瀛大戰才有可能把東瀛給打下來。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別說十年不吃不喝,十天不吃不喝那都是會死人的,大明這會兒壓根就經不起這麽折騰。

興許,再過個幾十年,等大明慢慢強盛了,朝廷也有錢了,拿下東瀛就簡單了,不過,這會兒,的確不是拿下東瀛的良機。

那麽,怎麽辦呢?

不拿下東瀛,又怎麽去“搶”人家的銀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