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相國寺的火(第6/9頁)

而魯達守護的這片廢園,當年正是狄樞密使家的後園,一場“火”燒掉了帝國最優秀的武將的未來。

事情的經過很簡單。狄青家夜祭祖先,燒紙錢,事先忘記到消防部門(廂吏)那裏備案,結果不小心著火,火勢不大,等消防人員趕到時已經撲滅了。

一個很小的治安事故,卻在帝國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第二天,全東京都傳開了,狄樞密使家夜現怪光,經過文人們的整理加工,故事更加精彩,自然在市井小巷大肆流傳開來。

有文化就是不同,文人們最後不忘提醒看官,當初朱全忠(朱溫)篡唐前,家中也有這樣的現象,讓看官們加以類比。

故事傳到了趙禎的耳朵,皇帝對這種新聞不是十分感興趣,一來大病初愈,二來我們都知道那兩年趙禎感興趣的東西是什麽,而狄青他還是信得過的。

陰的不行,文人們只有在朝堂上光明正大地把事情攤開來說個明白。

誰當領頭羊,當然非歐陽修莫屬。

歐陽修在嘉祐年間以翰林學士的身份主持當時的進士考試,是整個科考選秀的執行主席,在他的主持下,期間湧現了眾多文化名人,歐陽修也成為了當時文化界的泰鬥級人物,說話的分量當然很重。

當然,讓歐陽修當領頭羊,也因為他有成功參倒樞密院武將的經驗。

王德用是真宗朝大將王超之子,十七歲就隨父出征,與李繼遷打得不可開交,屢立戰功,趙禎親政後不久,就升任其為知樞密院事,在樞密院一把手的位置上幹了幾年。

王德用在樞密院的位置上幹得很好,不但將軍隊管理得井井有條,而且針對帝國軍制的一些弊病,也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針對太宗傳承下來的陣圖,他就認為應該廢除。

幹得好沒有用,帝國的文人根本不拿他的工作說事,而是拿他的長相說事。老王軍人出身,很有男人味,另外有個特點,臉黑,但脖子以下的皮膚卻很白,文人們拿這說事了,說老王“類藝祖”——長得很像趙匡胤,你說趙禎你能讓一個長得像你祖宗的人天天在你的眼前晃嗎?

當然了,王德用的家宅正枕在都城乾岡線上,這又意味著什麽呢?趙禎你自己去想吧。

結果當然是王德用被貶出朝,官方原因竟然是“且謂德用得士心,不宜久典機密”,深得士卒人心,看來也是一種罪過。

王德用是老實人,有度量,離開東京的時候攤攤手,說相貌是父母給的,長得“怪”不是我的錯。

狄青任樞密使後,王德用任了幾十年邊將後,又重回東京,做狄青的副手——樞密副使,這時的王德用已經七十多歲。

但文人們並不因為他已是垂暮之年的老人而放過他。

嘉祐年間,文人們的主要炮火還是對準皇帝——帝國繼承人的問題,整天向趙禎發難開炮。

作為樞密副使,作為一個馳騁沙場多年的男人,王德用有些看不下去,趙禎也是人,也是男人,有尊嚴的皇帝,一天老拿別人沒兒子說事,像話嗎?老王在朝堂上發言了,論調肯定和文人們不太一樣。

歐陽修發火了,當堂語出不遜,你個老衙官!你懂什麽,這等國家大事,是你這等粗人摻和的嗎(老衙官何所知)?

第二天,歐陽大人就參了王老先生,說武人執軍事,知道太多國家機密(當然包括立繼承人這種事)不好,何況老王七十多歲了,也到了法定退休年齡,該退居二線了,好讓年輕人來。

歐陽修發話,其他文人相繼出招,老王這把年紀哪是敵手,很快被迫退居二線,回家抱孫子去了。

而狄青就要難對付一些,首先,狄青的性子是恩怨分明的那種,明顯不像老王那樣厚道。當年韓琦在定州唱那出戲後,並沒有嚇住狄將軍,事後無論公私場合,狄青都沒有掩飾他對昔日上司的不滿和鄙視——韓琦,不過就是有個進士出身的身份,能力?哼哼!不過如此(後來韓琦的另一個屬下王安石也作過類似評價——韓琦不過就是長相好點,看來韓大人在下屬中的口碑真不太好)。而誰嘲笑他臉上的刺字,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反駁——當然已不用鞭子。

歐陽先生面臨的課題很難,他要彈劾的是一個沒有什麽把柄和過錯,而又性格鮮明的人。明眼人都知道,狄青對於帝國,只有功,沒有過。而狄青在任樞密使的四年中,也沒什麽小辮子讓文人們抓住。狗長角穿黃袍家中現異光,正常人都知道那些話上不來台面。

有什麽能難倒文壇領袖歐陽修呢?他連連向皇帝上書,就狄青事件展開連環式進攻,拋出兩篇在當時很有影響力的文章,一篇是《論狄青劄子》,一篇是《論水災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