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瓷韻流風 第三一六章 浩蕩出海

建文3年4月初十,和煦的春風帶來了萬物復蘇的暖意和生機。南京龍江港船舶林立,旌旗招展,人聲鼎沸。一列列的大明水師士卒列隊站在戰船的船板上,面色肅然。而黑盔黑甲的5000名神機營士卒也在指揮使郭奎的率領下昂首登船。經過了短時間的水上“培訓”和適應性訓練,這些馬上的士卒們攜帶大量的瓷火器上船待發。

數十艘7桅戰船滿載著2萬大明戰士,高高的桅杆上軍旗飄揚,每一艘戰船上都裝備了林沐風研制的子母瓷火神雷三門,船頭處都用鮮亮的鐵皮包裹著,在絢爛的陽光下放射著耀眼的寒光。

數十艘民間的商船和官方配置的糧船和補給船滿載貨物和物資,正在進行著最後的檢修準備。無數船工來來往往,人頭攢動,碼頭上喧鬧震天。

在眾多5桅、7桅戰船和商船、貨船的護衛中,一艘超大豪華型的雕梁畫柱的猶如一座水上移動宮殿一般的9桅包船靜靜地停泊在那裏,船上密密麻麻的杏黃小旗在風中獵獵作響,隱隱見衣甲鮮明的大內侍衛和錦衣衛番子們隱現其上。

這艘寶船當然是朱允炆的龍船以及林沐風的帥船。該船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船有四層,船上9桅可掛12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納有千人。除了必要的船工和侍衛之外,船上所載基本都是皇宮裏地宮女太監和林沐風的家眷。

這麽龐大的出海必須要向天妃娘娘祭祀禱告。這是明人出海前不可少的重大禮儀之一。焚香、燒金紙、祝禱、把煮成半熟的豬、牛、羊三牲呈獻在天妃神像面前,由道士誦經三匝。

午時三刻,禮炮聲九九八十一鳴。喧鬧的龍江碼頭瞬間歸為平靜,鴉雀無聲中,皇帝的儀仗緩緩而來,在滿朝眾臣和林沐風地陪同下,朱允炆緩步走到早已擺設完畢的巨大香案面前。上香膜拜。

“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視諸夷域……朕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覆通衢者,誠荷天妃之神護佑也。神之靈固嘗著於昔時,而盛顯於當代。溟渤之間。或遇風濤,既迶神燈燭於帆檣,靈光一臨,則變險為夷,雖在顛連,亦保無虞……”

朱允炆恭恭敬敬地誦念著專職海事祭祀大臣撰寫地文書,眾臣和黑壓壓的船工民夫以及大明士卒們皆跪伏在地,林沐風暗暗苦笑一聲。也跪倒了下去。

……

……

百余艘各種船艦組成的大明海上遠征軍團順著長江而下,其後還跟附著數十艘民間的商船,其中就有林家產業。

船隊出江,自江蘇太倉入海。海面非常平靜,無風無浪,船隊平靜地而快速的被西南風吹拂著向高麗和日本海峽航行而去。當先的旗艦招領著數十艘戰船開路在前。禦駕的寶船緊隨其中,最後面是商船和貨船,一溜船隊綿延無邊,在海上成一字長龍蜿蜒前進著。

此行地目的地——燕王之子朱高煦所屬的燕王余孽化身海賊,寄居在海外於山國,也就是被後世稱之為獨島的一個小島嶼上,正處在高麗和日本之間。

朱允炆帶著他的如煙和一眾宮女太監住在最高層,而林沐風的家眷以及林沐風的指揮部則設立在二層。下面兩層是侍衛和船工雜役所居,以及存放給養的地方。

林沐風出得裝修豪華地船艙,靠在欄杆上向海洋遠處遠望著。晴空萬裏。大海上寧靜無波。偶爾有幾只海鳥嘶鳴著從船的桅杆頂部劃過。

一個秀麗文弱的身影出現在門口處,似是張穎。他不禁苦笑。此番出海,他所有的家眷都跟了過來,就連沈若蘭的妹妹玉霜,張風的姐姐張穎,還有那未過門地未婚妻徐昭雪也都以不同的借口和理由上了船。

秀麗的身影出了門向這邊走來,躬身向他一福,盈盈道:“穎兒見過王爺!”

雖然如今的林沐風已經是王爵,是大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誠靖王,但張穎一向是稱他為先生的,可最近,這個先生的稱呼已經悄然變為了王爺,林沐風沒有在意,但柳若梅聽了卻暗暗嘆息,心裏明白在自家夫君的這駕賊船上,難免又要增加一個嬌滴滴的美人兒了。

張穎的身體一向比較柔弱,性子也屬於比較陰柔地那一種。在拜了林沐風為師學習內畫,又在瓷學當了老師,她地性情才一點點開始轉變開去,變得有些開朗不再那麽憂郁哀怨。

以往,憂郁似是她的天性。為什麽幽怨,為什麽會躲在閨房裏自怨自艾自憐自惜,她其實也說不明白是怎麽回事。反正,她就是喜歡獨處,喜歡安靜,喜歡對著一些花花草草抹抹眼淚想想心事顧影自憐。

見她地臉色微微有些蒼白,林沐風嘆息一聲,“穎兒,這海上顛簸風大,你是跟來作甚?你身體不好,在這海上長年累月,怕是要經受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