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海上霸主

自從火炮成為海戰的主要武器之後,數百年之內,戰列艦就是海洋上的絕對霸主。“戰列艦”這個名字,本身也是從海戰中得來的。風帆海戰時代,火炮成為了海戰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武器。甚至可以說,火炮本身的質量,直接決定了艦隊的戰鬥力。在炮塔沒有出現之前,火炮都是安裝在戰艦兩舷的。為了盡量發揮戰艦的火力,就要求戰艦在交戰的時候,將側舷對向敵人。因此,出現了戰列線戰術,即戰艦排列成單排,或者多排縱列,統一用側舷的火炮打擊敵人。而專門執行這一作戰任務的戰艦,就是戰列艦!

從“戰列艦”這個名字的由來,其實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這是一種大量裝備火炮,以火炮為主戰武器,並且能夠抵擋住對方火炮打擊的大型戰艦。“戰列艦”這個名字並不是最早出現在明帝國海軍的,當時明帝國海軍將戰列艦這類戰艦稱為主力艦。直到後來,當明帝國海軍與歐羅巴國家的海軍在交戰中越來越多的用到了戰列線戰術的時候,明帝國海軍才接受了這種西方化的稱呼,將自己的主力戰艦改稱為“戰列艦”。毫無疑問的,在那個時代,明帝國不但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同時,還有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戰列艦!

“皇帝”號是風帆戰列艦時代的一個非常典型的代表,在其出現之後五十年之內,沒有任何一艘戰艦超過了它。當時,“皇帝”號兩舷共裝備火炮九十門,一共有三層火炮甲板,其中最上層的火炮甲板,也就是露天甲板每側裝備火炮十五門,二號甲板每側裝備火炮十七門,三號甲板每側裝備火炮十三門。為了建造這艘龐大的戰艦,一共用掉了兩千五百噸的橡木,而其主桅,副桅所用的冷杉木都是從極北地區運過來的,光是運送這兩根長達十丈的桅杆,就用了至少半年的時間,花費更是難以計數。另外,還用掉了至少三千斤的鐵釘,超過二十萬支的木釘!建成時,這艘戰艦長達三十二丈,寬八丈,從船底的龍骨到主桅頂端達到了十三丈。整艦下水時的重量(排水量)達到了兩千三百噸,在滿載時,排水量超過了兩千九百噸!

在當時,“皇帝”號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頭號戰列艦,直到五十多年之後,英國開工建造了“皇家君主”號的時候,才打破了“皇帝”號保持的紀錄,不過,這個紀錄英國人沒有保持多久,當明帝國建造的第二艘以“帝國”號命名的戰艦,也是世界上的第一艘鐵甲艦的時候,“皇家君主”號保持的紀錄就被輕易的打破了。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皇帝”號本身不僅僅是世界上的頭號戰艦,而且,這也象征著明帝國海軍作為世界頭號海軍的地位!

顧成林指揮的就是這支強大的艦隊,五十四艘戰列艦,其戰鬥力幾乎是當時西方所有海上強國戰列艦的總和!當然,這還沒有算上配合這五十四艘戰列艦作戰的上百艘巡洋艦與護衛艦。如果將這些戰艦的戰鬥力都算上的話,那麽毫無疑問的,明帝國大西洋艦隊的實力,幾乎就是當時歐羅巴所有海上強國海軍艦隊實力的總和了!這次,顧成林要對付的是紅夷的一支分艦隊而已,雖然這支艦隊也擁有上百艘戰艦,不過,論戰鬥力的話,紅夷艦隊比明帝國大西洋艦隊差遠了!

福爾斯灣海戰是世界海戰史上,第一場以戰列線戰術決定勝負的海戰,也是風帆時代海戰中,在火力發揮方面最為經典的一場海戰。交戰雙方都將火炮作為了主要的作戰武器,而且從一開始,雙方的指揮官都嚴格的遵守了戰列線戰術的基本原則,幾乎整個交戰行動都是用火炮進行的。而在四天的戰鬥中,交戰雙方都充分的利用了風向的影響,並且盡己所能的發揮艦隊炮火的優勢。從這些方面來說,福爾斯灣海戰完全稱得上是火炮時代海戰的真正逼租。從這場戰鬥之後,在未來的數百年裏,不管海戰的戰術怎麽變化,不管戰艦的性能得到多大的提高,在另外一種海戰主戰武器出現之前,火炮一直就是海戰中的絕對性武器,是任何一支艦隊最重要的武器,很大的程度上,火炮的先進性,甚至直接決定了戰艦,乃至一個國家的技術先進性!

第一天的戰鬥中,顧成林指揮的帝國大西洋艦隊完全占據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在雙方進入視線範圍的時候,明軍艦隊就首先搶占了上風口,並且堵住了紅夷艦隊沖出福爾斯灣沖出海灣的航道,迫使紅夷艦隊進行戰列線決戰。結果,明帝國海軍的舵手與控帆手成為了戰場上的最大功臣,他們非常有效的控制住了艦隊的航線,並且盡量利用上風位的優勢,與紅夷艦隊保持著一個比較合理的距離,在保證艦隊火炮能夠有效的打擊敵人的同時,也盡量的避免了艦隊遭到紅夷的火力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