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節 新領土

隨著帖木爾帝國各地逐漸被明軍占領與控制,其各地方的衛戍部隊不是投降,就是被徹底消滅。戰爭的進度之快,讓朱祁鈺都有點不敢相信,特別是在哈烈城被明軍攻陷之後,帖木爾帝國各地的軍隊幾乎都沒有任何要打敗明軍的想法。在西北軍團與蒙古軍團橫掃了這個從印度河流域到兩河流域,從阿拉伯海到裏海的龐大帝國時,一個新的問題也出現在了朱祁鈺的面前:這麽一個龐大的國家,是吞並,還是扶持新的政權?或者說,怎麽來控制這一塊明軍新占領的土地!

攻打帖木爾帝國的初衷並不是要占領這個國家,朱祁鈺甚至沒有想過要吞並這麽一個龐大的國家。從帝國的行政控制能力上來看,隨著蒙古部落向西北方向,也就是烏拉爾山脈方向前進,帝國疆土已經擴大了很多,而中央政府對偏遠地區的管理能力是非常薄弱的,往往只能派遣少數官員前去,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官員才能回京述職一次。顯然,如果帝國的疆土再擴大的話,那麽在行政管理上必然出現很大的問題!

朱祁鈺也沒有考慮行政管理上的麻煩,他考慮問題的方式很直接,那就是帝國有沒有能力控制這片領土,而且有沒有必要控制這片領土。在他所考慮的“能力”中,軍事能力是最重要的。

隨著帝國疆土的擴大,以及在南洋,西洋等地的據點陸續建立了起來,大量的帝國軍隊不得不駐紮到國外去。比如,在日本叛亂之前,部署在日本的地面部隊就超過了十萬人,雖然在叛亂之後,只留下了第五集團軍的一個軍在日本,地面部隊規模縮小到了三萬多人,不過,在朝鮮,濟州島,琉球王國,南洋的眾多土著王國,華僑共和國,還有設在各地的據點,都要留守部隊。到這時,帝國部署在海外的軍隊數量已經達到了二十五萬。這還沒有算上海軍的兵力,如果將在海外作戰,或者部署的三支艦隊,還有數支陸戰隊算上的話,那麽帝國部署在海外的總兵力已經超過了四十五萬!

以當時帝國的國力來說,支持一支超過兩百萬的軍隊是沒有半點問題的,不過除掉了帝國各地的衛戍部隊之外,中央軍的總兵力,即海軍與陸軍的總兵力最多只能達到一百五十萬,如果超過了這個數字,則軍隊的素質必然下降,而且國力難以承擔。那麽,這一百五十萬部隊是個什麽概念呢?

首先,部署在海外的軍隊數量就達到了四十五萬,在南方平定苗人叛亂的軍隊大概有五萬,在京城輪休的軍隊大概有二十萬,在塞外監督日本勞工築路的軍隊數量將在五萬到十五萬之間。除去這一部分之後,剩下的就是朱祁鈺能夠用來發動對外戰爭的軍隊數量了,有多少?六十五萬到七十五萬之間。

顯然,這樣一支部隊,足以擊敗任何一個敵人,並且控制很大一塊占領區了,不過,能將其用來占領帖木爾帝國嗎?朱祁鈺顯然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既然攻打帖木爾帝國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占領這個國家,那麽為什麽要占領這個國家呢?如果要占領帖木爾帝國的話,就至少要動用二十到三十萬的地面部隊,而且這還無法完全保證各部隊能夠順利的鎮壓各地的抵抗者組織。而剩下的三十多萬軍隊能做什麽?戰勝帖木爾帝國只是西征的開始,如果在這裏就耗費了大量的軍力,那今後的仗怎麽打?

考慮得更深入一點之後,朱祁鈺也發現,如果占領帖木爾帝國,甚至是吞並了帖木爾帝國之後,那就將面臨一個更嚴峻的挑戰:今後占領的領土也要並入帝國嗎?顯然,這個問題不難回答,不過結果卻是最糟糕的。

任何一個龐大的帝國都不是一日型成的,不說對外,僅明帝國從建立到最後鞏固,都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而且這還是在國內,民族條件單一的情況下。相反,如果是在國外,而新占領區的民族並不認同被明帝國吞並的這一事實的話,那麽就必然引發這些民族進行抵抗。遠的不說,在日本,就因為這一原因,導致明帝國動用了數十萬軍隊,耗時近兩年,才平定了日本的叛亂。相對而言,日本還只是一塊很小的占領區,面積不大,人口也不多,這就需要讓明帝國花費巨大的力量來鎮壓,那麽占領了更多的土地,控制了更多的國家之後,同樣的事情也無法避免,更不可能杜絕,到時候,明帝國要花多少力氣用來鎮壓呢?

當然,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逐步擴張,而不是一口氣吃得太多,可是,朱祁鈺並沒有這麽多的時間來逐個的達到自己的目的,畢竟人的壽命是有限的。明帝國戰勝日本已經有六年了,而且現在日本的局勢都沒有完全平息下來,那麽,要徹底控制帖木爾帝國這麽大的一塊土地,需要多久?十年,還是二十年?不管多是十年,或者是二十年,朱祁鈺都沒有這麽多的時間浪費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