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〇六章 稍縱即逝(第3/3頁)

十二日清晨馬林在尚間崖發兵馳援薩爾滸的杜松時,曾遣使往遼陽向楊鎬稟報這一情況,同時也派了人去鴉鶻關要求韓原善隨後增援薩爾滸,當日夜間,楊鎬得到了馬林的急報,真是又驚又喜,杜松能遣使向馬林求援,那就表明西路軍雖困而未潰,尚間崖離薩爾滸不遠,馳援或許還來得及——

楊鎬立即振奮起來,心想杜松的信使在黑夜裏能及時找到馬林的軍隊豈非神佑!

楊鎬立即遣使命韓原善的兩萬三千兵馬兼程趕往薩爾滸,會同杜松和馬林的軍隊與奴爾哈赤決戰,同時再傳令劉綖與朝鮮聯軍火速進攻赫圖阿拉,既已知建奴大部集結於赫圖阿拉西線,那東路的明軍就可飛速挺進,向赫圖阿拉和費阿拉二城發起攻擊——

……

楊鎬發出的軍事指令其實都是馬後炮,完全跟不上戰場變幻莫測的形勢,十二日深夜楊鎬得到馬林馳援薩爾滸的報告之時,薩爾滸的激戰早已結束,奴爾哈赤步騎主力已在當日黃昏趕回赫圖阿拉並開始布置針對清河路明軍的伏擊戰,相對於明軍而言,建州女真對赫圖阿拉周圍數百裏地域的熟悉程度當然遠勝,居住於此的也以女真人居多,所以奴爾哈赤更能掌握明軍的動態——

十二日黃昏時奴爾哈赤得到的消息是:東路劉綖部與朝鮮聯軍離赫圖阿拉只有十五裏,南路的韓原善所部前鋒賀世賢離費阿拉有二十五裏,費阿拉是建州舊都城,在赫圖阿拉西南方八裏處——

奴爾哈赤決定先伏擊南路的明軍,南路多山,易於伏擊,東路劉綖雖然來勢洶洶,但據哨騎來報,劉綖軍紀松弛,擊殺一個敵兵,就有十余騎下馬爭割首級,這樣的軍隊不足為懼,放他過來攻城好了,最要緊的是擊潰清河這一路,至於說薩爾滸的杜松和馬林,馬林老懦,諒不敢率軍緊追,杜松雖勇,但其主力已受重創,也不足懼,而且他在赫圖阿拉西邊的紮喀關留了一千步騎把守,一千兵馬雖無法與杜松、馬林的軍隊抗衡,但只要阻擋他們半日也就夠了,據哨騎還報,界藩山的五千守軍已遭盡殲,明軍夜宿薩爾滸,未敢連夜向赫圖阿拉進逼,這些都在奴爾哈赤意料之中,界藩山的五千步騎盡歿,這是他三十五年前憑十三副盔甲起兵以來從未有過的敗績——

八旗軍強攻清河堡的損失和薩爾滸之戰的重大傷亡,讓奴爾哈赤對自己興兵與大明作戰的決策產生了悔意,覺得宣布七大恨與明朝決裂的時機未到,應該先掃平北關、交結蒙古孤立開原,逐步蠶食遼東,而現在,集中兵力殲滅杜松的策略未竟大功,以致都城赫圖阿拉處於危險之中——

十二日夜裏亥時,奴爾哈赤之侄二貝勒阿敏率三千披甲軍悄然接近清河路前鋒賀世賢所部,雙方在暗夜裏展開激戰,後金軍隊冒著明軍的槍炮搬開戰車和藤杖等障礙物,沖入明軍陣營廝殺,遼東猛將賀世賢奮力迎敵,半個時辰後,代善領另一支軍出現在賀世賢的左翼,矢下如雨,明軍死傷慘重,賀世賢背後中了數箭,力斬十余強敵率數百人沖出包圍——

韓原善聞知前鋒遇襲,急率張應昌、李懷忠諸將來救,接應到賀世賢,但奇怪的是,建奴的伏兵竟迅速退走了,韓原善驚疑不定,不敢前進,喪失了進攻赫圖阿拉的絕好機會!

代善、阿敏伏擊賀世賢之時,赫圖阿拉城中發生了一件大事,奉命守衛赫圖阿拉的五大臣之一的何和裏下令擒殺李永芳,因為城中謠言李永芳會在明軍攻城時獻門,李永芳本是明朝叛將,不易得到女真人的信任,現在赫圖阿拉又是風聲鶴唳一片恐慌,有這麽一個統領漢民的三等副將在城中,讓後金女真感到極度不安——

李永芳死到臨頭才想到反抗,卻為時已晚,被何和裏格殺。

何和裏又下令誅殺李永芳統管的漢民,這些漢民都是在撫順之戰中被後金擄來的,有兩萬余眾,大部分居於費阿拉老城與赫圖阿拉之間的城寨,這時自然要反抗逃命,後金新都與舊都一片混亂,正與劉綖及朝鮮聯軍交戰的奴爾哈赤急命代善、阿敏回軍鎮壓,穩住都城局勢——

如果韓原善能及時得到情報,猛攻赫圖阿拉,赫圖阿拉地勢平坦,無險可據,攻下不難,那麽奴爾哈赤只有率部遠走虎爾哈,遼東可得數年安寧。

奴爾哈赤率三萬後金精銳在阿布達裏岡北面的牛毛砦阻擊劉綖與朝鮮聯軍,奴爾哈赤先伏兵於瓦爾喀什山南的谷地中,待明朝與朝鮮三萬大軍行過一半時,攔腰發起沖擊,劉綖自從寬甸進兵以來,一路未遇強力抵抗,士氣甚盛,但同時也大意輕敵,疏於哨探,以致遭襲,所幸韓原善率軍來救,奴爾哈赤乃領兵退回赫圖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