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九章 平壤的舞女(第2/4頁)

……

四月二十三日午前,冊封使團一行過湯山城,此地臨近鴨綠江,河流縱橫,遇水淺的就涉水而過,水深的大河就要雇渡船,北地橋梁極少,柳東溟為加快行程,先一日就派人騎快馬趕到前方準備渡船,所以不至於在岸邊空等浪費時間——

午後過了狄水,行出十余裏便是大明與朝鮮的邊界鴨綠江,義州兵馬節制使安汝訥早已得知天使即將到來的消息,派水軍虞侯率五艘板屋船在北岸等候,那水軍虞侯拜見張原、柳東溟,遙指鴨綠江南岸道:“大王派來迎接天朝冊封使團的戶曹柳參判閣下已經到了義州,卑職方才已命快船渡江,告知天使已至鴨綠江,柳參判閣下即會到江邊相迎。”

柳東溟大喜,對張原、阮大鋮道:“柳參判是我胞弟,名西崖,前日在廣寧,我派人四百裏加急回國報信,我王已知天使到來,故派人到邊境相迎。”

張原心道:“文化柳氏果然是朝鮮大家族,柳東溟是二品內禁衛大將,其弟又是戶曹參判,都是實權人物。”

張原對朝鮮官制有些了解,朝鮮王國在議政府下面設戶、禮、兵、工、刑六曹,議政府相當於大明內閣,六曹相當於六部,六曹首長稱判書,正二品,副職稱為參判,從二品,柳東溟的胞弟柳西崖是戶曹參判,相當於大明的戶部侍郎,光海君派從二品的戶曹參判千裏來迎,可見對大明這次冊封的重視——

這五條中型板屋船屬朝鮮水軍,可在近海航行,每條船都有近八丈長,一次性就把使團百余人連同車馬以及及魯太監手下商人張儒紳的三十車貨物一並運過了鴨綠江,魯太監這算盤打得真是精明,商隊跟著使團走,能省下一筆可觀的運輸費用——

張原與柳東溟並肩立在船頭,張原看著斜陽下浩蕩的江水,心道:“我張介子今日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了。”

柳東溟很愉快,今日是四月二十三,能趕到義州城,從義州到王京一千兩百裏,在王子李祬生日前趕到沒有問題了,心裏算是落下了一塊大石頭,柳東溟指著越來越近的南岸道:“張修撰請看,我弟來迎天使矣。”

張原讓馬闊齊取來他的千裏鏡,調整焦距一看,南岸旌旗招展、列隊整齊,有鼓樂聲隨著江風隱隱傳來,張原對柳東溟道:“柳大將看看哪位是令弟柳戶曹。”

柳東溟對著望遠鏡仔細看,驚喜道:“數裏外景象歷歷可辯,天朝物事實為神奇——義州兵馬節制使安汝訥也來迎候天使大駕了。”

說話間,大船到岸,張原、阮大鋮由柳東溟、許筠、金中清陪同先下船,戶曹參判柳西崖和義州兵馬節制使安汝訥上前見禮,柳西崖不會說漢語,由金中清和範通事翻譯,無非是天恩浩蕩、天使遠來辛苦雲雲。

安汝訥在江邊設帳、擺酒,為天朝使臣一行接風洗塵,義州官員一一上前向天使敬酒,這些朝鮮官吏的朝服禮儀與中華大同小異。

薄暮時分,張原一行在義州鎮撫營五百軍士的扈從下馳入義州城,義州是朝鮮距離大明邊境最近的一座城,屬平安右道,雖是州城,但城制狹小,矮垣頹墻,論防禦都比不上大明的一座驛堡,街市卻是頗為熱鬧,大明來的商人、建州女真、蒙古人,甚至遙遠的東海女真都有在這裏做買賣的,茶葉、人參、鹿茸、珍珠、貂皮、麻布、驢馬、豬羊等等商品種類繁多,但鐵器和弓角是禁止買賣的,朝鮮出產的制造火藥的焰硝也是禁物,義州城中居民以漢人為多,使團一行從街市經過,滿耳聽到的都是大明官話——

見到張儒紳的商隊入城,很多商販紛紛圍攏過來詢問是何貨物、價錢幾何?張儒紳嚴令手下不許答理,他的商貨不會在這裏出售,三十大車上等真絲、彩緞、瓷器、木雕,值得一萬五千兩銀子,這些蠻夷小販哪裏出得起那個價錢,只有平壤、漢城的王公貴族和官紳富豪才享用得起——

當夜使團一行在義順館歇息,次日一早柳東溟、柳西崖兄弟陪同張原等人上路,自進入朝鮮境內,沿途皆有朝鮮官員和軍士迎接、護送、馬匹更換、膳食住宿安排得妥妥帖帖,又喜天氣晴好,使團行進比之在遼東還要快速一些——

四月二十九日申時初,朝鮮第二大城西京平壤遙遙在望,將至近郊外城,就聽鼓樂齊鳴,衣飾斑斕色彩絢爛的人群載歌載舞而來,列香亭、龍亭、儀仗、鼓樂熱鬧煊赫,執杖者頭戴峨峨黑紗冠,身穿大袖葵花衫,腰系金釘帶,樂工皆著襆頭束帶,又有扮百獸舞蹈的,幡幢有四聯大字:“萬國同歡爭蹈舞,兩儀相對自生成。天下太平垂拱裏,海東無事鑿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