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七章 公主的腳印(第2/4頁)

眾官見皇帝已經先在,便趕緊跪倒在階前行禮,沒什麽繁文縟節,萬歷皇帝開口道:“朕自前年聖母升遐,哀痛不已,今春以來足膝無力,不良於行,每日靜攝調養,昨忽有瘋癲張差闖入東宮傷人,外廷有許多閑言,今張差已畏罪驚嚇而斃,止將龐保、劉成、李萬倉、李自強四人拿問,其余不許波及無辜之人,免傷天和——”

說了這些,萬歷皇帝有些氣喘,歇了片刻,又道:“皇太子乃國之根本,素稱仁孝,今年已三十五歲,如此長大,朕豈有不愛之理,且皇孫振振眾多,尤朕所深喜,奈何外廷紛紛疑我有他意,褔王已之國,去此數千裏,自非宣召,彼豈能插翅飛至?”說著,拉起太子朱常洛的手對階前跪著的群臣道:“此兒極孝,我極愛惜。”

正巳時的太陽已經很曬,眾官跪在慈慶宮穿殿階前的日光裏一個個汗流浹背,伸長脖子望著殿檐下的萬歷皇帝,聆聽皇帝的訓示,張原聽力好,不用側耳靜心也能聽得一清二楚,心想:“皇帝這是在表演父子情深呢。”眯起眼睛細看階墀上萬歷皇帝一家子:

皇帝朱翊鈞方面大耳,坐在那裏自有一種養尊處優的帝王威勢,太子朱常洛畢恭畢敬侍立一邊,朱常洛也肥胖,父子二人形貌頗為相似,站在左階第一位的皇長孫朱由校清清瘦瘦,這時眼神遊離,身在此處魂不知何往,若是上課這就叫作走神或開小差,在朱由校身邊的朱由楫一副病怏怏的樣子,朱由楫似乎未成年就夭折了,不然也輪不到朱由檢接替哥哥朱由校的皇位,再看那位崇禎皇帝朱由檢,七、八歲的樣子,也瘦弱,但眼神很亮,神情很專注,在仔細聽皇祖父說話,站在最邊上那個小女孩不知什麽名字,現在應該還沒有公主的封號,這未來的小公主小臉煞白,站在那裏身子微微有些發抖——

張原又想:“王安等人也不知是怎麽找到那個張差的,張差是孤家寡人,柴草被二李燒毀告狀不成冤屈難伸以致瘋瘋癲癲就想到京中告禦狀拼命,前日竟死在刑部大獄,張差這樣死倒是少受些痛苦,不然闖宮傷人的罪就算不是淩遲也要——”

“皇上甚慈愛,皇太子甚慈孝,天下百姓共仰!”

跪在階前的官員當中突然有人這樣大聲稱頌,把張原的思路打斷,轉頭看時,說話的是河南道監察禦史劉光復,鬢發花白的劉光復眼見皇帝與太子這麽父慈子孝,感動得熱淚盈眶,忍不住大聲贊美起來。

萬歷皇帝年老多病,這兩年更是時常頭暈目眩,聽力大不如前,劉光復頌揚的聲音雖然不小,但萬歷皇帝卻未聽清,側身問立在身邊的東宮太監魏進忠:“那人說些什麽?”

魏進忠認得說話的是禦史劉光復,此前劉光復曾上疏罷宮市,宮市由太監承辦,乃是肥差,魏進忠就管著內府十大庫房的甲字庫,罷宮市就是斷了魏進忠這些太監的財路,魏進忠自然忌恨這個劉光復,這時靈機一動,回復道:“回萬歲爺,這人說願皇上慈愛皇太子。”

這話從字面上看與劉光復所言大同小異,但多了一個“願”字,意思頓時迥異,劉光復是贊美稱頌皇帝與皇太子父慈子孝,魏進忠這一轉述就成了劉光復請求皇帝對皇太子慈愛,這不就是指責皇帝對皇太子不夠慈愛嗎,萬歷皇帝氣喘籲籲說了一大通,又拉著朱常洛的手說“此兒極孝,我極愛惜”,在群臣面前表演得這麽充分,卻被劉光復當眾“指責”,豈不震怒,訓斥道:“內廷慈孝,外廷妄肆猜疑,跡涉離間!”

張原知道劉光復這個人,十年前在紹興府諸暨縣當過縣令,治理水患,頗有政績,劉光復離任後,諸暨百姓還建了劉公祠紀念他,但這個人比較執拗迂腐,而且這時劉光復納悶啊,明明是稱頌之詞怎麽皇上卻怒斥他妄肆猜疑,他不服,忠臣要敢言,他大聲爭辯,萬歷皇帝幾次要制止他說話,他卻充耳不聞,自顧喋喋不休說個不停,把萬歷皇帝臉都氣歪了,怒叫:“錦衣衛何在?錦衣衛何在?錦衣衛何在!”

但皇帝今天召見百官,未傳錦衣衛入侍,所以萬歷皇帝連喊了數聲也無錦衣衛的人答應,便命身邊內侍將劉光復綁起來,押往朝房候旨發落。

吳道南是萬歷十七年的進士,前後也見過萬歷皇帝幾次,從未見皇帝如此震怒,很是惶恐,又因為跪得久了,頭一暈,撲倒在地,掙紮著爬不起來,郭淐、張原、周延儒就跪在吳道南身後,郭淐、周延儒二人遲疑著不敢擅動,張原卻已經起身去扶,首輔方從哲也從邊上攙了一把力,向張原點了點頭——

坐在檐下左門柱邊大發雷霆的萬歷皇帝見把次輔給嚇倒了,這才勉強息怒,命內侍把吳閣老攙到二門外休息,過來攙吳道南的是魏進忠和另一個東宮太監,張原這時才看到鐘本華也與一班內侍一起立在右階下侍候,右臂已無夾板,想必傷勢好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