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章 丹汞難得眼清明(第3/3頁)

張原笑道:“弟哪敢。”

那三個眼鏡匠住在狀元第附近一棟民宅中,是張萼花了二十兩銀子賃下的,三個眼鏡匠拖家帶口總共十幾口人都來了,看來是打算在紹興安家,前院大廳就當作眼鏡作坊了,坊台堆放著大大小小的玻璃塊,三個工匠正用器具打磨這些水玻璃,這三人都是杭州知名的眼鏡工匠,一個擅長制作焚香鏡,焚香鏡就是凸透鏡,可借日光點燃香火;一個擅長制作昏眼鏡,就是老花眼鏡;還有一個能制作近視鏡,張萼把三種手藝的制鏡匠人各請了一個來,這三人都還比較年輕,沒超過三十歲——

張原先不說話,靜靜地看這三個匠人磨制鏡片,又看了幾件制成的焚香鏡和近視鏡,焚香鏡先不說,僅就這近視鏡來說,與張萼從澳門買得後來送給他的那副水晶眼鏡相比明顯遜色,倒不是手藝差,而是制鏡所用的玻璃質地有些混濁,算不得全透明,這樣制成的近視鏡,戴著總是灰蒙蒙的,這樣的近視鏡也只能是聊勝於無——

院子一角有間耳房,那就是制作玻璃的場所,張原進去看了,匠人用朱砂、石英和石灰石混雜來制作玻璃,朱砂就是汞,但含有雜質,這年頭也很難提煉純凈的水銀,水銀不純凈,制作出的玻璃自然也不純凈,這樣的玻璃是沒法作望遠鏡的——

張原讓武陵跑回去把他的眼鏡拿來,張原將那泰西國制作的水晶石眼鏡給這三個匠人看,說道:“這是水晶石制作的,我聞南直隸海州也出產透明水晶石,質地比這些玻璃純凈,你們也用透明水晶石制作眼鏡如何?”

三個鏡匠面面相覷,其中一個姓孫的鏡匠道:“小人們沒有嘗試過,若公子要以水晶石做眼鏡,那就要去海州選材,還要千裏迢迢運回來,花費可不小。”

張萼道:“不要怕花錢,我張家有的是錢,就是要鏡子好。”

張原問張萼:“三兄這次請鏡匠、置器物、賃房產,花了多少銀子了?”

張萼道:“總有四、五百兩了,這些器物都是從杭州搬來的。”

張原道:“這個眼鏡作坊算我與三兄合夥的,我也出銀子五百兩,盡早派人去海州挑選透明水晶石,運一船回來。”

張萼奇道:“介子,你哪來這麽多銀子?”

張原笑道:“我挖到窖藏了。”

張萼道:“我知道了,是你姐姐的銀子,青浦陸氏家財萬貫。”

張原也不爭辯,說道:“選材一定要好,晶瑩通透的鏡片誰人不喜,江南財主多,不愁賣不出去,要的是眼鏡精良。”

制作眼鏡是張原計劃的第一步,先讓鏡匠熟練了磨鏡技藝,然後再嘗試制作望遠鏡,他只知道一些大致的原理,具體制作自然要靠鏡匠去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