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李表態,媚娘封後(第4/8頁)

“皇後乃先帝所定。”

“先帝不曾料今日之事。”

“皇後無過而廢,恐天下人不服……”

“朕意已決,中書、門下不可違。”

“臣不敢陷君於不義,恕不能奉詔。”

……

同樣的理由、同樣的辯解之辭,一切都宛如是昨天的重復,李治和褚遂良都不厭其煩地重申著自己的理由。態度卻越來越激烈,爭辯之聲充斥了朝堂。

於志寧把頭壓得低低的,心簡直要從嗓子眼裏蹦出來了——何時才能結束?這種無謂的爭鬥何時才能終結?三朝了,已經爭了三朝啦!武德之時父子、兄弟相爭,我既為秦王府學士,也是身不由己;幸虧先帝行險獲勝,若不然我這條命三十年前就沒了。貞觀之治也不過安穩了十幾年,偏偏又讓我做東宮之臣,太子承乾頑劣不堪,我也曾幾度犯顏直諫,結果他卻派人來刺殺我,險置我於死地。後來承乾謀反事泄,東宮臣僚盡遭懲處,多少人被殺、被貶、被流放,他們當中有幾人真的參與了那場荒唐的謀反?絕大多數都是平白為失敗者陪葬了。才幹卓越的杜正倫被流放嶺南,一代鴻儒孔穎達被迫致仕,唯獨我幸免留下了,或者僅僅為補償我曾受的那次刺殺。晉王、魏王之爭,劉洎、張亮之案,乃至如今的廢王立武之議,你們爭夠沒有,鬧夠沒有?我怕了,我真的怕了,幾度出生入死讓我怯懦了……但是我還沒忘記,天下有無數受苦受難的百姓,等待朝廷的光輝照亮他們黑暗的生活,未來也有遠大的前程,等待這個王朝邁著艱辛的步伐去開拓。我求求你們,別再鬥了!究竟要讓多少有志之士損於無謂的內鬥?這樣的悲劇要重復多少次你們才罷休?我不過是想為天下黎民、為這個王朝做些事,怎這麽難呢?求求你們了……

可惜蒼天聽不到於志寧發自內心的哀懇,這場爭辯還在繼續。

褚遂良的態度越發強硬:“陛下以仁孝著稱,今卻執意違背先帝之意,臣誠不解!”

李治旁敲側擊:“孝有大小之分,重振皇綱方為大孝。”

“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理其國;欲理其國者,先齊其家。家尚不能齊,何言理天下,又何以振作皇綱?”

李治實在不願再和他啰唣下去,索性直視長孫無忌:“舅父,你同不同意?”

長孫無忌面沉似水,依舊以那副意味深長的眼光注視著外甥,但他心中已漸漸泛起一絲絕望——強弩之末,不穿魯縞。中書、門下的屬官已有一半不聽使喚,被許敬宗煽動起來的人也越來越多,法雖嚴不可以責眾,殺戮和貶官能對付一兩個敵人,卻撼動不了大局。雉奴一天天鬧個不休,今天頂得住,還有明天,明天頂得住,還有後天,早晚有頂不住的一天。可是……我還有退路嗎?已經淩駕於皇權之上多年,已經雙手沾滿李恪等人的血,已經與許敬宗他們鬧翻,一旦妥協讓步,不但所有權柄盡失,只怕將有大禍!沒有選擇,沒有退路,只能頂下去!

但李治同樣已無退路——等待這麽多年,總算熬到這一刻,不但為媚娘母子,單為自己也要堅持下去。這件事已經鬧大了,此時就在延明門外,不知正有多少官員正等候這一役的消息,只能勝不能敗!一旦妥協讓步,好不容易凝聚起來的人心就散了,大家會對我徹底喪失信心,一切努力前功盡棄。只能進,不能退!

“唉!”褚遂良也已滿頭大汗,情知這樣鬧下去終究不是辦法,嘆了口氣轉而道,“陛下若執意改立皇後,也無不可,但何必偏偏非要選武昭儀?關隴諸族,佳人輩出,高門之女得以匹配皇家者甚多,哪一家不比武家強?”

李治心中冷笑——到底還是要關隴名門之女,還是要維護你們的小圈子?莫說我與媚娘兩情相悅,就算沒有那麽深的感情,也不能稱你們的願!

“你縱有千千萬萬理由,亦難服朕。朕就是喜歡武媚!”

“陛下!”褚遂良無不沉痛地呼喚道,“您是皇帝、是天子,豈可因一己好惡而……”

“你還知道朕是天子?好!朕倒要問問你,哪個天子不能自主?哪個天子連自己的女人都不能給予一個名分?”

“此乃先帝遺命,元舅與臣乃受先帝遺詔。”

“又是先帝!”李治憤然而起,“別再跟朕提先帝說,先帝已不在了。現在朕才是皇帝,究竟是聽你的,還是聽朕的?”

褚遂良聞大為震撼,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握著笏板的手不禁顫抖——怎麽可能呢?昔日仁懦孝順的太子怎麽會說出這種話?這不是忤逆麽?難道輔政六年多卻造就出這麽一個結果?為什麽……對啦!先帝臨終曾囑托“當留心戒備,勿令讒人間之”。是讒人!是女禍!都是那姓武的妖女搞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