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章 蘇錦很忙(第2/2頁)

蘇錦趕緊放下手中的物事,連聲道:“穗兒,打水,我要洗臉洗手更衣,去見包大人。”

小穗兒趕緊弄了一大盆水來,蘇錦擦洗完畢,浣娘幫他將黑亮的長發梳好束起,又換了身衣裳,跟著富弼便出了門。

蘇錦坐著騾車,富弼和幾名親衛在車邊並行,顯得不倫不類,幾人一路往東,蘇錦知道定是往和豐樓去,這幾天為了避晏殊的嫌,蘇錦連和豐樓的門檻都沒跨進去過,一想到要見到包拯和晏碧雲,蘇錦的心裏頓時熱乎起來。

……

包拯清減了許多,端州的日子看來不太好過,臉上曬得一片黑一片白的退了些粗皮,看上去極為滑稽,蘇錦還沒顧得上打招呼,就聽著包拯口中不時的嘟囔:“朝廷的做法有些莫名其妙,我赴任端州才兩個來月,卻又將我調來應天府,這不是朝令夕改麽?”

晏殊倒是好脾氣,只聽著他發牢騷,並不反駁,只是不斷的解釋,蘇錦聽來聽去終於明白包拯不滿的原因了。

端州大旱,包拯七月底上任的時候已經遍地流火,莊稼禾苗都死的差不多了,眼見著即將顆粒無收,包拯如何能甘心,便帶著端州府數十萬百姓挖渠引水灌溉,並補種糧食。

這不溝渠挖好,水引到地頭,種下的種子剛剛長出青青的一層嫩苗,朝廷一紙調令又把他弄來端州,怎不叫包拯惱火的很,臨走那天百姓們跪了一路,哀求包拯別走,但皇命難違,包拯不得不動身。

“你說,端州數十萬百姓怎麽辦?”包拯攤手對著晏殊直嚷嚷,外人不知道的還以為晏殊是他的老隨從,一點看不出他這個端州知府還是晏殊舉薦的。

“端州的事自有下任官員去管,你關心百姓疾苦是對的,但是這裏也需要你呀。”晏殊不厭其煩的解釋道。

“我不管,你需派人去督促端州繼任之人,必須要時刻關注禾苗的長勢,水壩也要趁著冬閑到來之際開挖蓄水,以防來年大旱,百姓今年顆粒無收,冬天怎麽熬過去,釀成流民,激起民變怎麽辦?這些事都是迫在眉睫要解決的,這些事不解決,教我如何放心?我包拯可不願被人戳脊梁骨罵我有始無終。”

晏殊哭笑不得,只得道:“好好好,我回京之後定跟赴任的官員打招呼,叫他著緊這些事,本官給你承諾,今年三司定撥糧賑災,讓端州無一流民如何?”

包拯這才道:“這還差不多。”

晏殊笑道:“不過你也要答應我,要將這應天府治理的妥妥帖帖的,剛才我已經跟你說了來龍去脈,這十幾日來我調閱公文,發現這裏的公事簡直是一塌糊塗,光是殺人未破的案子便有幾十宗,還有傷人的,搶劫的等等,卷宗堆起來比我人還高,這些事你包拯不來,誰能做得了?”

晏殊嘆口氣,忽然壓低聲音道:“那個人在這裏,至今並無悔意,你最大的職責便是盯住他,找出致命的證據,若不是唐介半路為人所截殺,這事本不需你費心,但現在情勢有所不同,包大人你便要多加留意了。”

蘇錦耳朵尖,聽得真切,心裏頓時一驚,沒想到唐介就這麽不明不白的被人截殺了,不用說這肯定是滕王幹的。

就見包拯點頭道:“這事我自然不會罷休,等一切移交之後,我便著手開始便是。”

晏殊舒了口氣道:“如此甚好,歸德軍李大人將聽你調遣,本來你州府官無此職權,但事出從權,這是特旨特辦,便於你行事。”

包拯道:“如此甚好,不過我醜話說在前頭,若是涉及什麽人,可不會枉私,若是到時候我手辣了些,你可莫要來怪我。”

晏殊笑道:“一切依照大宋律例便是。”

兩人這才談妥了條件,直到此時,蘇錦才得空上前拜見,包拯見到蘇錦極為高興,拉著蘇錦坐下,又問了些課業之類的事兒,兩人敘舊暢談,倒似老友重逢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