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與人為善”(第2/2頁)

孟子高度贊揚了子路,接著又說:“其實呢,子路之外還有牛人,大禹就是一個!大禹要是聽到對自己有幫助的話,當時就能來個三鞠躬。嘿嘿,這都不算什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再給你們講講舜的為人。舜的特點是:善與人同。”

什麽叫“善與人同”呢?前面說的子路也好,大禹也好,雖然很能夠聽取批評,但是,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可在舜那裏就沒有如此分明的人與我的界限了:你的優點就是我的,我的優點就是你的,隨時隨地學習別人的優點,也隨時隨地用自己的長處影響著別人。舜沒有偏見,也從不固執己見,誰說得對就聽誰的,誰有什麽長處自己就馬上學過來。舜這一輩子,種過地,燒過陶,打過魚,做過天子,他身上有數不清的優點,這全是他從別人那裏學過來的,他同時也影響著別人,讓自己和別人一起提高,一起做好事。君子最高的美德就是和大家一起做好事。——《孟子》這句話的原文是“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與人為善”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兒來的。

現代人大多已經不知道“與人為善”的本意了,現在的一般用法是:你處心積慮地想要排擠掉同事張三,這時候同事李四勸你說,“還是與人為善吧,放那小子一馬!”

“與人為善”若從原意上看,確實是修身的極高境界,這道理如果再往深裏挖掘,就會碰到儒家的經典主張“中庸之道”了。在《中庸》這本書裏,舜就是作為“中庸之道”的化身出現的。這個問題且容後再說。

讀古書最怕較真的人,這些人現在肯定會問:這位舜聖人真就這麽了不起嗎?你有足夠的證據沒有?

——還真沒那麽多證據,反正我就這麽一說,你就這麽一聽。如果你是儒家學子,那就埋頭去讀四書五經好了,雜書少看,這樣才容易保持思想的純潔。書如果看多了,麻煩也就多了。韓非子書就看得不少,邊看邊撓後腦勺,“怎、怎麽,儒家說的堯舜和、和墨家說的堯舜,很、很不一樣啊!他、他們都說自己說的堯舜是、是真堯舜,可到底、到底誰說得對呀?”

——請大家原諒,韓非子口吃。

誰真誰假,早已是死無對證的事,古人歷來都有托古改制的風氣,我們這裏只要知道孟子的主張是什麽也就夠了。

還可以再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看舜的“善與人同”。

《周易》的《序卦》裏說:“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序卦》是把所有六十四卦排成順序串講一遍,這裏串講的是“同人”和“大有”兩卦。(看看,令狐沖那位單純的師弟陸大有,名字就是出自這裏,別以為金大俠給小配角起名字就胡亂拿兩個俗字來用。)這兩句是說:事物不可能永遠處於閉塞、不通暢的狀態,所以發展下來就發展到了“同人”卦,能夠和人相同的人,事物都會歸向於他,所以發展下去就到了“大有”卦。

如果舜的“善與人同”從這裏來看,那就是“與人同者,物必歸焉”,順理成章該做領導了。不過《周易》裏的這個“善與人同”淵源於“同人”卦,而“同人”卦的卦爻辭若聯系上下文看,所謂“同人”更像是聚集眾人的意思,而只有當領導的才能聚集眾人。也有人解釋為“和大家心往一起想,力往一起使”,這也像是在說領導。所以,如果舜是“和大家心往一起想,力往一起使”,倒也是“善與人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