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姓甚名誰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於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立於惡人之朝,與惡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推惡惡之心,思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將浼焉。是故諸侯雖有善其辭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汙君,不卑小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故曰:‘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於我側,爾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與不恭,君子不由也。”

孟子又拿伯夷來說事了,“伯夷這個人,如果君主不是自己所認可的君主,那他就不會在這個君主的手底下做事;如果不是自己看得上眼的人,那就不會跟這個人交朋友;如果朝廷裏全是壞蛋,那八擡大轎請他去當官他也不會去;要讓他跟壞蛋說說話,那對他來說就好比穿一身巴黎名牌睡地下通道。大家不妨再想一想,像伯夷這樣的人,要是跟鄉裏的俗人待在一起,那人歪戴著帽子,伯夷會怎麽做呢?”

有學生回答:“歪戴著帽子?我想伯夷會說:‘你這也太老土了,這還是喇叭褲、蛤蟆鏡那個時代的前衛形象呢,現在都流行露臀裝了!’”

孟子把鼻子都氣歪了:“歪戴帽子已經很不像話了,還什麽露臀裝?我呸!伯夷要是看見你歪戴著帽子,馬上就遠遠地躲開了,生怕和你這種人站一起會玷汙了自己!所以,雖然有過不少諸侯甜言蜜語邀請伯夷,但伯夷理都不理,生怕這些人會玷汙了自己。”

孟子頓了頓,接著說:“再給你們講一個人,柳下惠。柳下惠大家都知道吧?”

“知道!”

“聽說過!”

“不就是那個坐懷不亂的柳下惠嘛!”

“嘿,聽說這小子是同性戀!”

“啊——?!”

“打住!”孟子趕緊制止住學生們的七嘴八舌,“別瞎造謠了,柳下惠可是一個好同志!”

“好同志?!”

孟子氣結:“我是說,柳下惠同志是個好人!”

“柳下惠同志?!”

孟子更氣:“我都被你們氣糊塗了,我是說,柳下惠是個好人!”

——我先來介紹一下柳下惠。現在有些姓柳的朋友一提祖先就會驕傲地擡出柳下惠,其實呢,柳下惠並不姓柳,也不是復姓柳下。那誰能跟柳下惠攀上親呢,我倒想起一個名人:禦前四品帶刀護衛,南俠展昭。

柳下惠怎麽能跟展昭沾上親呢?借此我再來解釋一下古人的稱呼問題。

柳下惠他們家一直都是魯國貴族,往上追溯幾輩,有位老人家公子展——前文裏我已經解釋過什麽叫“公子”,所以這裏只說“展”字。“展”並不是這位老人家的名,而是他的字,公子展有個孫子,叫無駭,無駭死的時候,魯隱公要賜他一個“氏”,按當時的慣例,以字為氏,於是就用公子展的“字”,也就是“展”,作為這一族人的“氏”,於是才有了“展氏”。正如我們所謂的“名字”其實原本分別是“名”和“字”,我們所謂的“姓氏”原本也分別是“姓”和“氏”。這問題別說我們現代人分不清,連漢朝人都分不清,比如,我們看漢朝人的書裏記載張三的生平,說張三“姓張氏”,這就是把“姓”和“氏”混為一談了,連司馬遷都犯過這個錯誤。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氏”也漸漸變成“姓”了。

——呵呵,我來問個蠢問題:屈原姓什麽?

中國人沒有不知道屈原的,可屈原姓什麽呢?是姓屈嗎?

《史記》裏說:“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說屈原名叫“平”,和楚王一個姓。可楚王姓什麽呢?姓羋(讀“米”)。大家讀史書常看見歷代楚王都叫熊什麽,對了,就像我的名字,熊逸,呵呵,要是筆名也能排血統的話,那我熊逸乃是堂堂楚國王族之後,坐公交車可以不買票,存自行車可以不花錢,那得有多牛!嘿嘿,誰也不許小看我哦!

——這麽說來,楚國王族到底是姓熊,還是姓羋,還是姓屈啊?

答案是:楚國王族姓羋,熊是他們的氏,屈原也姓羋,屈也是他的氏。如果按照現代先姓後名的稱呼習慣,我們該管屈原叫“羋平”。可你要跟別人說端午節吃粽子紀念羋平,沒人聽得懂你在說什麽。

姓比氏大,氏比姓小,男人看氏,女人看姓。話說回來,展氏的後人生兒育女,生了柳下惠。所以,柳下惠是展氏。

那柳下惠姓什麽呢?——他們家是魯國的貴族,很有可能和魯國的國君同姓。魯國的第一代國君伯禽是周公旦的兒子,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所以,他們都姓“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