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王朝的新氣象(第2/2頁)

貶放王峻後,怕另外一個功臣當時鎮守鄴都的王殷心裏不踏實,郭威親派王殷在京城任職的兒子遠赴鄴城,原原本本告以王峻得罪的因由,以安其心。雖如此,王殷仍心懷怏怏,由於怕王殷擁大鎮懷異心對王朝造成巨大威脅,又有成德節度使何福不停講王殷在鄴城“恃功專橫”的事情,郭威便趁王殷入朝時把他留在京城任京官――“京城內外巡檢”,看上去也挺重要,即“首都衛戌區司令。”不巧的是,這位爺“出入部從不下數百人,又以儀形魁偉,觀者無不聳然。”於是,老郭終啟殺心,趁一次朝見時命人當廷逮捕王殷,誣稱王殷準備趁皇帝效視時作亂,流放登州。“出城,殺之。”一直凱覦王殷資財的鎮寧節度使鄭仁誨落井下石,“擅殺(王)殷子,遷其家屬於登州。”王殷之死,多是由郭威病重疑忌而致,也有他本人不知韜誨使然。

當初郭威大軍攻入汴京時(公元950年),士卒先前得到允許,在全城大掠,四處殺人取財貨。時為右千牛衛大將軍的趙鳳(《五代史補》為“趙童子”)也在京城“高幹區”居住,憤恨亂兵劫掠燒殺,在巷口踞胡床,持弓箭,大呼道:“郭太尉興義兵清君側安國家,軍士趁亂書剽掠,實乃強盜,今為太尉除之!”連發箭矢,射殺數十搶劫的兵士,“居人賴以保全者數千家。”郭威得到消息後還挺高興,覺得這位趙將軍做事果敢,又維護了自己的聲譽。不久,聽聞路途有“趙氏合當天子”的讖言,郭威忙招義子柴榮說:“觀此人才略度量不俗,不早除之,吾家難保!”於是,郭氏父子派人誣告趙鳳謀反,逮捕殺掉了這位趙姓將軍。十多年後,另外一個姓趙的(趙匡胤)代周建宋,郭氏父子地下有知,肯定後悔殺錯了人。_

無論如何,郭威稱帝後未行大肆屠戮功臣之事,頂多也就“對不起”王殷,錯殺趙鳳,還算一老成厚道之君。

郭威臨終前,拉著自己的義子晉王郭榮(原名柴榮,因郭威自己的兒子皆被隱帝所殺,只有拿內侄當繼承人了),囑托說:“我西征作戰時,親眼見到唐朝皇陵沒有不被發掘的,就是因為皇陵多藏金玉寶物。我死之後,當衣以紙衣,斂以瓦棺,快速下葬,不要使屍身久留宮中,也不要在陵前作石人石馬等物,只立一塊碑,上刻:周天子平生好儉約,遺令用紙衣、瓦棺,嗣天子不敢違也。……”言訖,郭威崩逝,時年五十一,為帝近四年。晉王郭榮(柴榮)繼位,是為後周世宗。

史臣對郭威的評價,大致中允,茲錄於下:

周太祖(郭威)昔在初潛,未聞多譽(郭威年輕時酗酒、賭博、無賴),洎西平蒲阪,北鎮鄴台,有統禦之勞,顯英偉之量。旋屬漢道(後漢)斯季,天命有歸。總虎旅以蕩神京,不無慚德;攬龍圖而登帝位,遂闡皇風。期月而弊政皆除,逾歲而群情大服,何遷善之如是,蓋應變以無窮者也。所以魯國兇徒,望風而散,並門遺孽,引日偷生。及鼎駕之將升,命瓦棺而薄葬,勤儉之美,終始可稱。雖享國之非長,亦開基之有裕矣。然而二王(王峻、王殷)之誅,議者譏其不能駕馭權豪,傷於猜忍,蔔年斯促,抑有由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