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無限好元和君臣的削藩大計

公元805年春正月,虛弱不堪的唐德宗在宮內的病榻上接受諸王、親戚朝賀。人來人往,拜舞不休。眯著昏花的老眼,德宗力挺老衰殘軀,竭力四顧張望,就是不見太子李誦來賀。一問,宦官小心翼翼地告知:“太子有疾。”

本來就病入膏肓的唐德宗聞言,“涕泣悲嘆,由是得疾,日益甚”。屋漏偏遭連雨。自己馬上撤手而去,皇儲眼看也要燈盡油幹,老皇帝急憂苦恨,一齊攻心。幾天後,唐德宗就“崩”了,時年六十四。

大臣衛次公、鄭絪等人宣遺詔,一身孝服的皇太子李誦被眾人攙扶,於宣政殿繼位,是為唐順宗。看見一個穿穿大白孝袍的人歪歪斜斜地半倚半躺在龍椅上,禁衛軍將士不少人將信將疑。眾人在殿外踮腳窺視,仔細打量一番,見座上人果然是李誦,大家喜極而泣,互相祝賀說:“真太子也!”

這位唐順宗,在位僅一年就病死。雖然這個唐朝皇帝的名號幾乎不為人所知,但他為帝時,在王叔文、王伾以及柳宗元、劉禹錫、韓泰、程異、韋執誼、陳諫、韓曄、淩準等人支持下,進行了所謂的“永貞革新”。此次急功進利的改革非常短命,僅僅持續短短146天。“永貞革新”,改革內容看上去不錯:削減宦官兵權、裁撤冗官、免減百姓租賦、撤去“宮市”等等。由於上述內容無一不涉及當時“既得利益者”的切身利益,領頭的“二王”又屬志大才疏、自以為是、偏躁寡恩之輩,“改革”很快就被太監俱文珍等人粉碎。

唐順宗繼位八個多月後,因病不能言語,退稱“太上皇”,讓位給兒子李純――-唐憲宗。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改革者”,一般均無好下場。“二王”先被遠貶,後均賜死;劉禹錫、柳宗元等人也被流放到荒遠小州做司馬,即歷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馬事件”。

幾位政治家一生坎坷蹭蹬,但中國文學史卻增添了許多首膾炙人口的優美、淒麗詩篇,尤其是劉禹錫、柳宗元兩人,佳作連連,如明珠美玉,熠熠閃光。“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一身去國六千裏,萬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詩人不幸詩壇幸。正是這樣的失意、幽憤,才使得詩人寫出那麽多真切感人的絕妙好辭。

特別是劉禹錫,大才子自稱是漢景帝兒子中山王劉勝的後代(其實是漢化的匈奴後代)。他被貶二十余年,老而彌健,熬死了唐朝五代皇帝,終年七十二。劉郎氣銳,連白居易都欽推他為“詩豪”。寶歷二年(公元826年),白居易因病從蘇州罷歸,劉禹錫從和州罷歸,兩人相見於揚州,留下了兩首感嘆身世的千古名詩。白居易曰: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醉題劉二十八使君》)

劉禹錫酬合:

巴山蜀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聞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正月,很想有一番作為但身板不爭氣、又因誤用庸人而時刻悔恨在心的的唐順宗病逝,年僅四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