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蕩識忠臣――奉天保衛戰(第2/3頁)

禍不單行。堅守襄城抵拒李希烈的唐將哥舒曜因城內食盡,也只得棄城而走,襄城為李希烈攻陷。

朱泚氣勢洶洶。他寫信給親弟朱滔:“:“昔文王囚於羨裏,終王八百之基;殷湯系於夏台,後有解網之頌。吾頃典郡四鎮,藩夷戰懾。唐王不察,信諂諛之說,吾罹奸臣之禍,便奪兵權,雖位列上公,詔書繼至,情懷恍忽,百慮攢心。何期天道盈虛,五運更代,物極則返,憂極歡來。歷數在躬,以登寶位。涇原四鎮士馬爭驅,隴右鳳翔獻書繼至。三秦之地指日克平,吳蜀之間已令宣示。河北一路用卿殄除,布新令以示之,推利害以誘之,懸爵賞 而招之,張皇威而逼之,驅鐵騎以臨之。橫行洛陽,與卿大會於定鼎。”(朱泚自比周文王和殷湯王,真敢和古代聖賢相提並論。但唐家待他那麽寬容,此比喻未免虧心)

朱滔見有個“皇帝”哥哥來信,宣示軍府,移牒諸道,誇誇不止。正在魏博與諸藩鎮軍相持的李懷光、馬燧、李凡 、李抱真等人,忽然接到唐德宗的“告難書”,才知道皇帝逃亡在外,“諸將相與慟哭”,李懷光馬上率軍還長安,馬燧與李凡也引兵歸保本鎮,李抱真退屯臨洺。

為確保一舉成功,朱泚親自率軍,向奉天逼來。他以姚令言為元師,張光晟為副元師,李忠臣為皇城留守,又派仇敬忠為拓東王以抗關東唐軍,命李日月為西道先鋒。朱泚兵強軍盛。幽州發出的本來去救襄城的士兵聽說朱泚稱帝,也突入潼關向朱泚示忠,神策兵戎守普潤的士卒也大批向朱泚投附,這些新投軍卒加起來也有數萬之多。

相比之下,受詔在便橋拒敵的分阝寧留後韓遊瑰只有三千兵丁。為了集中兵力捍衛奉天,韓遊瑰果斷下令士兵急行軍後撤,入城與守軍一起拒敵。三千唐兵剛入城,朱泚賊兵隨後趕到。官軍出戰,首陣即告負,朱泚叛兵蜂擁而前,想奪門而入。渾瑊命都虞侯高固率甲士用長刀砍退賊兵,把柴車堆在城門口點燃,血戰終日,終於把賊兵趕出城外。夜間,朱泚叛軍在城東三裏處紮營,擊柝燃火,兵帳一眼望不到邊際。同時,賊兵又毀拆城外佛寺,用大木頭做成攻城的梯車,準備白日攻城之用。

轉天,進攻開始,渾瑊、韓遊瑰等人用大火燒掉賊軍木制攻具,拼死力戰,勉強使奉天又挺過一日。轉夜,朱泚又連夜派軍駐攻奉天東西、南三面城墻,渾瑊率兵血戰,唐軍左右武大將軍呂希倩陣亡,但最終仍保城不失。

又隔一日,朱泚派李日月從奉天城北進攻。

將軍高重捷率唐兵出城與李日月賊軍戰於梁山腳下(乾陵附近),大敗賊軍。高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擊,不料反中賊人埋伏,被活捉押往敵營。數十唐兵奮不顧死追擊,想要奪回高將軍,賊兵漸漸不能抵拒,就於馬上斬掉高將軍首級,棄其屍身而去。

唐兵入城後,德宗親自撫屍大哭,結蒲為首埋葬,贈司空。禮臣在旁邊勸說德宗:“裨將死,撫屍而哭,越禮也”德宗擺手說:“此哭是超出規矩的大禮,不是愛卿你所能知道的。國家如此艱難之際,高將軍能死於王事,忠心不貳,怎能拘於常論呢!”朱泚見高將軍首級,也落淚,嘆道:“忠臣也!”束蒲為身下葬。慷慨忠臣,大賊頭也為之感動。

唐軍損失一名將軍,賊將李日月也戰死於奉天城下。(此人原是安史叛將,就是當初無奈向李光弼投降那位驍將)當時,李日月是朱泚手下號稱“萬人敵”的大將,在乾陵燒了不少李唐皇家的建築,德宗對他恨之入骨。渾瑊偷襲朱泚軍隊,李日月自告奮勇率數騎來追,被渾瑊一個仆人一箭穿喉,射死於馬下。朱泚派人載其屍體回長安下葬。盛大“追悼會”上,他的母親一竟滴淚也沒掉,罵道:“奚奴!國家何負於汝而反!死已晚矣!”如此深明大義的奚族老太太,深恨兒子不爭氣反叛朝廷。也憑這一句,唐軍後來收復長安,“賊黨皆族誅,獨李日月之母不坐。”可見,還是司馬遷那句話:“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

否極泰來的好消息――王武俊、朱滔的暗中分裂

河北方面,由於主力唐軍皆撤走,田悅就勸說王武俊一起聯軍進攻退守臨洺的李抱真唐軍。李抱真偵知消息,又派謀士賈林對王武俊講:“臨洺唐軍,兵精有備,即使戰勝得地,也歸魏博田悅;不勝,雙方兩敗。不如先奪易、定、滄等州。(當時為張孝忠所守),看看能否奪回故地。”王武俊覺得有理,就禮貌回絕田悅。畢竟生死患難,雙方相別於館陶,握手泣別。怎麽說王武俊也是田悅救命恩公之一,臨行田悅贈給“友軍”將士好多金銀珠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