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長城 義名天下英公李勣(第2/3頁)

唐將史萬寶、盛彥師早有準備,伏兵山谷,橫擊李密及王伯當等人,眾人皆被殺。李密時年才三十七歲。雖然《舊唐書》稱他“狂哉李密,始亂終逆”,但字裏行間也不得不佩服此人的倜儻奇才和愛人下士的仁德大度。

李勣聽說李密被誅,上表請唐朝容許他收葬故主,唐廷詔許。(

李勣服重孝,與從前僚屬舊臣將士隆重地把李密安葬於黎山之南,墳高七仞,以君禮葬之,朝野聞訊都贊嘆他的忠義。

不久,竇建德軍擒斬弑隋煬帝的宇文化及,乘勝又大敗李勣,並以其父李蓋為人質,令李勣仍守黎陽。轉年,李密趁機又歸唐,有人勸竇建德殺掉李蓋,可這位夏王也是位磊落大夫,表示說“李密忠臣,各為其主”,派人送李蓋歸唐。

此次以後,李勣就一帆風順。他協同李世民連平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徐圓朗、輔公袥等人,功勛赫赫。其間,還有一個插曲可述。單雄信投王世充後,極受寵遇,也很賣命。李世民攻洛陽時,有一次與單雄信相遇,雄信號為“飛將”,藝高膽大,援槍直刺李世民,好幾次差點追及把這位秦王捅落馬下。(此事可見尉遲敬德傳。有逸史記載李勣當時在旁,對單雄信這位老哥們說“此秦王也”,“雄信惶懼遂退”,這肯定是小說家語,絕不可信,以單雄信性格,他肯定會槍挑李世民向王世充報功。)王世充投降後,李世民把與唐軍苦戰的十幾名大將列入處決名單,李勣泣請,以自己家財爵位換這位老哥們一命。由於先前差點被單雄信殺掉,李世民堅執不允。

李勣無奈,與單雄信訣於大獄。單雄信埋怨他,“我固知汝不辦事”。李勣大哭,用刀從腿上割下一塊肉給單雄信吃掉,說“本來想隨仁兄一起死,但誰來照顧你的家人呢。此肉隨兄入地下,以表我拳拳真情。”單雄信死後,李勣如家人般照顧他的妻子兒女,確是千古義氣的典範。

貞觀十五年,太宗拜李勣為兵部尚書,還未赴京上任,薛延陀部又侵擾李思摩部落。李勣獲唐廷委任為朔州行軍總管,率輕騎三千追薛延陀於青山,大敗敵師,斬名王一人,俘五萬多人。(薛延陀部為匈奴別種,為鐵勒族,對唐朝時叛時附)。

回朝後,李勣遇暴疾,藥方上講治此病胡須灰可以做藥引。唐太宗聽說後,自剪胡須,為李勣和藥。儒家禮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一般人都不會輕易損傷,何況九五天子,親剪“龍須”為臣子做藥引,誠為千古美談。(明太祖朱元璋把大便曬幹後也分賜臣下,還得讓臣下謝恩大贊這種烘幹的“黃龍湯”,顯然就是暴虐王八蛋所為,是朱家天子的一貫作風,同唐太宗此舉相去十萬八千裏)。

李勣叩首見血以謝,感動得一塌糊塗。太宗說:“吾為社稷計耳,不煩深謝!”

不久,君臣宴飲,太宗醺然對李勣 講:“朕將以太子托付於您。您往年不負李密,今日必不會負朕。”

李勣雪涕,誓以必死。俄而沉醉,太宗親解禦衣為這位勛臣蓋上以免著涼,如此寵遇,古今罕有。

貞觀十八年,李勣跟從太宗伐高麗,攻破遼東、白崖等數城。貞觀二十年,又率軍大破薛延陀部,平定磧北。

貞觀二十三年,太宗李世民病重,臨崩前對太子說:“汝於李勣無恩,我現在把他責出外貶。我死後,你再以新皇名義授他仆射(宰相)之職,受汝恩遇,李勣必致死力。”於是,詔出李密為疊州都督。

其實,太宗大不可和李勣這樣重義氣的人玩這一手,有些人英明一世,卻糊塗一時。李密也是一樣,大敗於王世充後,如果去投李勣,說不定東山再起,江山姓“唐”姓“魏”還都不一定。他也和太宗一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李勣會因殺翟讓時被砍重傷會懷恨在心,結果轉路歸唐,最後是龍虎入牢,再無出頭之日。

高宗即位後,立拜李勣為尚書左仆射。永徽四年,冊拜司空。李勣為人小心謹慎,對於皇帝家事一概不過問。後世都因他不反對高宗立武後一事頗有微詞,筆者獨以為不然。皇帝椒房內事,外臣權位再高,血緣再親,摻和入宮闈之事無論成敗,最終難逃一戮。李勣又非皇親國戚,為人又深沉謹慎,加之太宗托負他的是社稷國事,所以他當時的表現實為中允,並非油滑臣下所為。因此,武後對他非常親切,對待李勣的老姐還親自臨問,賜以衣服,家人一般。

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麗權臣(官號莫離支)蓋蘇文病死,其子男生繼掌國事。蓋蘇文另外兩個兒子男建、男產發難,驅逐男生。

男生逃奔唐朝,懇求唐朝發兵相助。高宗任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軍征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