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吳會 北定沙漠衛公李靖(第2/2頁)

李靖對當時突厥內部的情勢知道得一清二楚,對將軍張公瑾說:“我國詔使到頡利處,他肯定一時心安,不再防備逃逸。馬上精選一萬騎兵,備二十天糧食,引兵奇襲,肯定大勝。”張公瑾有些為難,“皇上已答應他投降,又有使臣在頡利處,好象不該此時進擊啊。”李靖不以為然,斷然道:“此兵機也,時不可失,正是韓信破齊的良機。似唐儉之輩,又何足惜!”(唐儉日後也是淩煙閣功臣)

他馬上下令發兵,督師疾進,行至陰山,俘獲突厥邊哨千余帳,都用繩子拴上隨軍。這一廂,頡利可汗見唐帝使者來,大悅,根本沒想到李靖一軍突然殺來,直到唐兵距帳十五裏,突厥人才發覺,頡利可汗嚇得自己跨乘上千裏良馬一溜煙跑得沒影,部眾大潰,李靖軍斬萬余級,俘虜男女十余萬,並殺掉一直和唐朝作對的隋朝義成公主(處羅可汗之妻)。頡利可汗跑到半道被人抓住,捆送京師。

突利可汗聽說叔父敗訊,自知不是“天可汗”的對手,也忙派人內附稱臣。此役大獲全勝,唐儉也沒像漢代那位“高陽酒徒”酈食其一樣被用油鍋烹死,乘間跑掉,平安回朝。

太宗聽說李靖大破頡利,喜出望外,對侍臣說:“朕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往年國家草創之際,太上皇不得已向突厥稱臣,朕未嘗不痛心疾首,志滅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現在李靖將一偏師,無往不捷,使得頡利可汗被俘,突利單於附款,往年大恥,一朝而雪!”於是大赦天下。當時,唐高祖李淵作為“太上皇”還活著,聞訊忙命人大擺酒席,席間,他命被俘的頡利可汗起舞,讓入貢的林邑王上酒賦詩,真正享受到了大唐天子之父太上皇的尊榮。縱觀整個古代歷史,多是中原之主被馬上民族俘獲“青衣侑酒”的恥辱,堂堂“天之驕子”被抓入漢庭,起舞獻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李靖雖建此殊勛,仍為文吏禦史大夫溫彥博彈劾,說他軍無綱紀,縱兵搶掠突厥寶物。太宗聞言大怒,召李靖責讓,大將軍伏地道歉。

又過了幾天,太宗把李靖又召來,說:“有人說你壞話,我現在忽然明白過來,希望愛卿不要介懷。”賜絹二千匹,拜尚書右仆射。

雖官至宰相,李靖為人謙恭至極,朝會之上總是“恂恂若不能言”,太宗深嘆其為“真是一代楷模!”

貞觀九年,吐谷渾侵犯邊塞,太宗對侍臣說:“如果李靖為元師 ,戰勝不難啊。”已經退休在家的李靖對房玄齡說:“靖雖年老,固堪一行。”太宗大悅,以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攝兵部尚書任城王李道宗、涼州都督李大亮、利州刺史高甑生三總管前往征伐吐谷渾。

吐谷渾為慕容氏別部,鮮卑種,聽聞李靖率師前來,堅壁消野,燒掉野草,退保大非川。唐朝諸將都認為春草未生,馬匹無草羸弱,不能打仗。李靖力排眾議,決計進擊。唐軍逾積石山,前後與吐谷渾大戰數十合,殺傷甚眾,大破其國。最後被迫無奈,吐谷渾貴族殺掉可汗前來歸降,唐軍扶立聽話的慕容順為王,振旅而還。

貞觀十一年,詔改封李靖為衛國公。貞觀十四年,李靖結發老妻病死,按例夫妻同葬,先營墳瑩,太宗下詔,命有司為李靖營墳依據漢朝衛青、霍去病故事,築闕象突厥鐵山、吐谷渾積石山的形狀,以表彰他的赫赫戰功。

後來,太宗親帥軍隊伐高麗前,召李靖入閣賜座,問這位老英雄,“公南平吳會,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唯東有高麗未服,公意如何?”李靖強撐病體,壯言道:“臣雖殘年朽骨,陛下不棄,請隨軍行。”太宗憐其病老,沒有答應。

貞觀二十三年,李靖病死於家,年七十九。冊贈司徒,陪葬昭陵,謚曰景武。

(另外,《舊唐書》李靖傳後有廖廖數語記載其弟李客師之語,誠可一哂,附錄於下:李靖弟名為李客師,貞觀中,官至右武衛將軍,以戰功累封丹陽郡公。高宗永徽初年,以年老致仕。性好馳獵,又四季好放鷹縱獵,沒有一刻暫歇。李客師在昆明池南有別墅,自京師之外,西至澧水,鳥獸皆識此老翁,每出行,大群鳥鵲在他頭頂盤旋鳴噪,當地農人稱這個老頭為“鳥賊”。總章年間卒,年九十余。可見李家皆屬長壽仁者,性情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