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取天下治端拱而治李淵唐朝的建立

一舉攻克隋朝的政治首都長安,李淵內心之喜,可以說是情不自禁,溢於言表。

李淵老成,善於忍耐,仍舊端著不急於馬上稱帝。緣何?煬帝還在江都,天下英雄烽起,說句不太好聽的話,他只是大隋境內“諸賊“中的一只,現在自己仍尊隋朝正朔,好歹先找個“諸侯”的感覺。

“少帝(楊侑)以帝(李淵)功德日懋,天歷有歸,欲行禪讓之禮,乃下詔命為相國,加九錫。”唐臣如此以“少帝”為主語,完全是文字遊戲。十三歲一個長於深宮的小孩子懂個屁,整個過程全由李淵及其屬下操縱。

李淵“推讓”數次,並對公卿大臣們講:“魏氏(曹魏)以來,革命不少,鴻儒碩學,世有名臣。佐命興皇,皆行禪代。不量功業之本,惟存揖讓之容。上下相蒙,遂為故實……魏、晉、宋、齊,為惑已甚,托言之士,須知得失。”表面上看,真是大實話,發自肺腑,弄得一幫“勸進”的公卿大臣們反倒不好意思起來。雖如此,李淵已經胸有成竹,私下對親近講:“吾今一匡天下,三分有二,入關形勢,頗似漢高祖……”,既然以劉邦自居,可見李淵的胸懷肯定不會滿足只當一個“相國”。

公元618元4月,隋煬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弑。

消息傳來,李淵心內大喜,但仍假意一臉哀容,與少帝楊侑於大興後殿為隋煬帝“舉哀”。“追悼會”上,李淵哭之甚哀(估計是樂極生悲),邊哭還邊嚷嚷:“我為人臣,不能不感悲痛!”政治家皆有上佳演員的本能,拿捏到位,該哭哭,該笑笑,讓人不得不服。

“少帝(楊侑)年未勝衣,不經師傅,長於婦人之手,時事茫然。既知煬帝存,惟求潛遜。”唐臣此說真沒道理,霍光輔漢少帝,繈褓中小兒,仍能護持保育,冠禮成後交出權利。楊侑已經十四歲,呆個兩三年就可行成人禮。所以,此說十分勉強。最關鍵的是,隋煬帝已死,李淵心中最大的心病已消除,國內各地數路英雄稱王稱帝,洛陽的王世充又把楊侑的弟弟越王楊侗立為傀儡,所以,李淵覺得時機已到,該自己披掛上場了。

公元618年5月,以隋少帝名義出詔,要把帝位禪讓於唐國。又有“文武將佐裴寂等二千人,不謀同辭,相率上疏勸進。”看見“不謀同辭”四個字,筆者差點笑出聲來。看見過不要臉的,真沒看過這麽不要臉的,篡就篡了,導演就導演了,非要說大家夥兒“不謀而合,眾口一辭”,弱智都不信!

為了更要人相信李淵為帝是“天命所歸”,裴寂等人在朝堂之上,當著滿朝文武,絮絮叨叨,大背高誦“歌謠詩讖”——“欒海十八子,八井喚三軍。手持雙白雀,頭上戴紫雲”;“西北天火照龍山,童子傑興連北鬥”;“十八成男子,洪水主刀傍”;“李樹起常常,深水沒黃楊”……等等,反正就是一個主旋律:姓李的十八個“代表”,如不稱帝,天理難容。

李淵也笑,說:“漢高祖當年講他是諸侯所推,稱帝是為天下人民,事已至此,孤王也就不好再推讓了。”

於是,陰歷五月甲子,李淵於太極前殿登基,改元武德。

隋少帝遜位後,被封為酅國公,一年內就“因病而崩”時年十五,謚為恭帝。很顯然,楊侑是非正常死亡。就王朝易代而言,弄死少帝並非大惡之事。因為,假若人人乘亂而起,偷走這位少年,打著“興復”隋朝旗號,不知又會死多少人命。楊侑的異母弟越王楊侗,也被王世充立為幌子皇帝(皇泰主),這位少年也是“美姿儀,性寬厚”,起先頗想有一番作為。王世充大奸之人,當然不會任其所為。不久,王世充自己欲稱帝,便派自己侄子王行本帶毒酒去毒殺楊侗。楊侗自知不免,哀請臨死前與母相見,不許。於是,少年焚香禮佛,發誓:“從今以去,願不生帝王尊貴之家。”仰藥之後,不能即死,被王行本以帛縊死,同其祖父煬帝一個死法。

李淵登基之後,立李建成為皇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齊王。半由人事半由天,諸子如虎,猛將似狼,數年之間,一統天下:

武德元年底(公元618年),李世民平滅薛舉的西秦(今甘肅武威一帶);

武德二年,河西建立涼國的李軌部下內哄,傳首長安;

武德三年,李世民打得劉武周逃亡突厥,河東之地歸唐;

武德四年,李世民所部生擒夏王竇建德,擊降龜縮於洛陽堅城的王世充;同年,越郡王李孝恭、李靖等人擊滅企圖復興梁朝的蕭銑,長江中遊大部地區全為唐有;

武德五年,李建成、李元吉給予竇建德舊部劉黑闥等人以致命打擊,並處死首惡,占領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