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當年證物(第2/3頁)

對於證物間,李滄海起初也感到驚訝,沒想到早在唐朝就已經有了保存證物的觀念。

直到他升任正陽縣令之後,才知曉這是吏部的考核手段之一。

對於官員,吏部每年都會進行考核,這考核的指標之一就是破案率。

通常來說,破案率越高的官員,得到提拔的幾率越大。

但這種情況之下,就會使得某些官員為提高破案率,妄造假案。

吏部為了解決這種事情,就下令各級府衙必須備有證物間,待吏部考核之時,結合證物對各個案件進行對比。由此而判斷官員是否造假。

雖說這種方法尚不完善,但在古代社會卻是已經進步許多了。

證物間內除了並排的木架之外。還有許多堆積起來的木箱,木箱之中放著年代久遠的證物。

“大人。這麽多東西,要如何尋找啊?”陶箬竹看著滿屋子的證物,有些頭疼起來。

李滄海看了下周圍,這確實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離開羅家之時,李滄海曾問過羅忠,那木盒的存放之處,但羅忠畢竟年事已高,加上他只來過一次,早已忘記具體的存放之處。

李滄海思索了片刻。沉吟道:“既然那東西是在十四年前被放於此,那就先找一下十四年前的箱子。”

十四年前的箱子被押在兩個木箱子下面,但那些箱子異常沉重,李滄海又喊了幾名衙役幫手,才將兩個木箱給擡了下去。

打開木箱之後,李滄海等人在裏面仔細的翻找著。

然而,幾人反反復復的將裏面的東西找了個遍,也沒有找到羅忠口中所說的那個木盒。

“大人,這可如何是好?難不成要將這裏所有的箱子都打開找一遍不成?”陶箬竹撓著頭。不無泄氣的道。

這麽多箱子,若是全部找一遍,單憑他們幾個人,根本不可能完成。

李滄海站起身來。他拍了拍手,仔細地看了看周圍,眉頭一時間皺了起來。

“放在木箱裏的證物都是時間過的太久。由法曹一件件清點之後放進的,而那木盒則是洛陽府尹親自存放。應該不會在木箱之中。”李滄海想了想,他仔細地觀察著周圍。把自己想象成了當年的洛陽府尹。

從羅忠口中,可以看的出來,當年的洛陽府尹是名忠義之士。

他同三法司一起主審秦復案,但卻並未因此而屈服於李林甫,而是將那些所謂的‘證據’給藏了起來。

那麽,他之所以藏起這些‘證據’,原因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秦復沉冤昭雪之時,可以當作真正的證據,展現給天下人。

羅忠說過,他們同一年相繼辭官,吏部尚書是最先辭官歸隱,慘死於山賊手中。

那時,他們余下三人皆已心有猜測,這是有人想要殺人滅口。

洛陽府尹自然會想到自己有可能會喪命,這種情況之下,他心中一定希望有人在自己身死之後,能夠找到那些‘證據’,如此他們才不會死的毫無價值。

“如果是我,在這種情況下存放木盒,一定不能太過隱蔽,但同時那個地方又很容易被人忽略。”李滄海站在原地,轉著身子朝周圍看去,仔細的尋找著這種地方。

房梁、桌角……

驀然,李滄海的眼神停在了房間正中的一處影壁之上。

影壁上所雕刻的乃是一尊獬豸,獬豸腳踏祥雲,昂首挺立,給人一種沛然正氣。

李滄海走了過去,他仔細的瞧著影壁,影壁上的獬豸乃是木雕,紋理清晰,栩栩如生。

然而,李滄海卻發現獬豸下頜處的鱗甲,與周圍竟有些出入。

周圍鱗甲全是順麟,而只有下頜那片鱗甲,竟然全是逆鱗。

“這逆鱗向來只有一片,為何這尊獬豸卻有著這許多逆鱗?”李滄海眉頭微皺,稍作猶豫,便伸手摸去。

當他的右手摸到那些逆鱗之時,他心中頓時一喜。

因為,他摸到了一絲縫隙。

“找到了!”李滄海沉聲吐氣,右手微一用力,頓時將那塊逆鱗給扣了出來。

陶箬竹立即圍了上來,他看到李滄海手中拿著一個比巴掌大上一圈的木盒,木盒厚約三寸,正面雕刻著鱗甲,反面則雕刻著一朵牡丹,放入獬豸下頜,正好能夠將那處空缺給填上。

“大人,這就是那個木盒?”陶箬竹看著那木盒,嘖嘖稱奇道:“那位大人能夠以如此巧妙的方式,將木盒藏起,也就只有大人目光如炬,才能一舉找到啊!”

李滄海也是感慨萬千,當年的洛陽府尹心思又是何等縝密,否則也不會想出這等方法。

來到證物間,眾人的注意力自然是放在各種證物上,誰會去看這影壁?

而那位洛陽府尹也正是利用了這點,才將木盒表面雕刻成鱗甲,鑲嵌於影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