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天寶舊事(第3/3頁)

崔渙和高洛川兩人疑惑地對視了一眼,說道:“我二人可以替你前去面聖,但聖上是否同意就不是我二人所能夠測度的了,不過我二人會盡力說服聖上的,余下之事就要看你李大人的本事了。”

李滄海站了起來,對著兩人深深的行了一禮,說道:“如此,滄海在此多謝了。”

“李大人何必客氣,對於十四年前之事,我等也是滿腹疑慮,若是能夠查明真相,還望李大人不吝相告。”

崔渙捋了下胡須說道。

李滄海點了點頭,說道:“滄海就不打擾兩我大人了,告辭!”

兩人將李滄海送出了房間,崔渙看著李滄海的背影,轉身對高洛川道:“高大人,事不宜遲,我們這就去面見聖上吧!”

高洛川點了點頭,隨即跟著崔渙共同往行宮而去。

李滄海一路慢行,心中思緒萬千。

十四年前的這樁通敵叛國案,處處透著詭異,就好似一個矛盾體,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秦復究竟有沒有通敵叛國,這成了最大的疑團。

從崔渙以及高洛川的描述中不難看出,秦復性格耿直,且又是懷化大將軍,又豈會通敵叛國?

身受皇帝信任,且位高權重,手握重兵,可以說他的官職已經做到了極致,這種情況下,他通敵叛國又能得到何等好處?

通敵叛國,不等於造反謀逆。

他若是造反謀逆,可能是想自己做皇帝,而通敵叛國,則是投靠敵國。

退一萬步說,倘若吐蕃當真侵占大唐,吐蕃又能給他什麽權勢呢?難道會讓他坐皇帝不成?

如論如何,秦復通敵叛國都不符合常理。

可他偏偏自己承認了叛國之罪,這就讓人琢磨不透了。

除此之外,還有李林甫之事。

李林甫把持朝政十余年,不知禍害了多少忠臣良將,但此人於天寶十一年已經病逝,即便懷疑他與秦復案有關,如今也無從查起了。

李滄海雙手籠在衣袖之中,走在街道上,全神貫注的思考著問題,對周圍的鼎沸人聲置若罔聞。

然而,就在不遠處,一輛馬車自街道中間橫沖直撞的奔了過來。

“讓開!快讓開!馬兒受驚了,快讓開!”馬車上車夫臉色難看,拼命的勒住韁繩,驚恐無比地大叫道。

街道上的行人,頓時嚇得紛紛尖叫著朝兩旁躲避。

那馬車根本不受控制,在連續沖翻了幾處小販攤位之後,竟直接朝著李滄海沖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