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幹勁十足的稅監

嘉靖皇帝重新掌握大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朝著各地派出稅監,稅監,織監,礦監都是宮內為了撈取銀錢派出進行搜刮的太監,這些人心思縝密,下手狠辣,到了所在的地方,往往是連地皮都能刮起來。

明代文人清流們攻擊最厲害的這就是這件事情,視為朝廷第一大弊政,不過有件事情卻往往被忽略掉了,有了這些刮錢的太監之後,雖然人人都說太監們撈了大筆的銀錢,可是繳納到國庫的銀子實實在在的多了不少,沒有這些太監出去督促的時候,都是地方上文官們管著,銀子可沒有多交一分,反倒是每年要求上面體貼民生,減少定額。

話說白了,錢若是撈到自己的手裏,那就是為民請願,體恤民生,若是被太監拿去,收入國庫,那可就是民不聊生,天怒人怨了。此時的京城中百官,都是西黨中人在高位把持,對這個稅監之事,只要是稍微有些政治頭腦的人也會知道這等事情必然是讓下面民怨沸騰。

當然,這個民從來不是說升鬥小民,而是說那些地主鄉紳,這些人才是國家政權的支柱。可是西黨高官們一邊是覺得商稅加重才能減輕自家家鄉的負擔,另一邊是此時除了這個法子在沒有什麽有效的方式了,若是下旨催促地方上多繳納銀錢上來,從前這樣的事情又不是沒有做過,加稅的文書規矩派了下去,地方上多收上一點銀子已經是算是大幸,可地方上卻不知道被多收了多少,民怨沸騰,黑鍋什麽的卻都是要京師的六部來背這個黑鍋。

但是現在這錢不收卻是不行,國庫空虛如此,軍餉俸祿都是發不下去,衙門百官和軍兵將校,都是這個國家的支柱,雖說有些人是忠心耿耿,可大部分的人都要養家糊口,吃糧吃飯。

若是沒有錢發下去,恐怕立刻就是人心浮動,歷朝歷代因為積欠糧餉導致的兵變,混亂甚至是滅國滅朝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從前地方上的文官武官們,還為了維持自己這裏的安定局面,克扣的少一些。

現在嘉靖皇帝上台,很多人還不知道自己的將來會是什麽樣子,都是趁著還在位置上拼命的撈錢,文官們刮地三尺,武官們克扣軍餉,絲毫不管接下來會怎麽樣,真是所謂的不管身後是不是洪水滔天。

京師中的人都是擔心,若是有人因為積欠糧餉或者是什麽鬧將起來,好不容易在上位後積攢的威信就這麽崩潰了,到時候,僅僅憑著川陜雲貴四省的地盤是不足以支撐皇權的威信,大明的支柱從來都是東部的這些精華省份。

事情大發了,就算是皇帝也未必做的安穩,天下間到處都是藩王,論起親疏遠近來,還有幾個和正德皇帝更近的,到時候借機上位,撈取的這一番富貴,就全部的消失無蹤。

收不上來銀錢發不下去俸祿軍餉,天下大亂,外面還有強敵窺伺,人人的榮華富貴都是消失無蹤。稅監下去,雖說是天怒人怨,不過也就是動蕩罷了,到時候練出強兵,鎮壓下去就是。

既然是達成了這個共識,事情辦的也就方便了許多,也就是半個月的時間,東廠就派出了第一批的稅監,在錦衣衛的護衛下面前往北三省。

北直隸,河南和山東三省距離京師都是最近的地方,因為山東和北直隸都有北方的良港,所以這些年的工商興盛並不次於江南,京師到江南需要的時間很長,可是在北三省,卻沒有浪費什麽時間。

很快的就是各就各位,忙碌了起來,在北方的這些省份可都是在京師附近,薊鎮,宣化的邊鎮官兵,保大的大營兵丁,加上京衛和十二團營,這些地方的軍隊威勢,完全震懾住了這幾個省份。

就算有人想要反動,京師大兵朝夕可至,地方上的巡撫布政使們都是第一時間跟著朝廷表示了忠心,對於稅監督促稅賦的政策,也都不敢說些什麽。

來收稅的太監宦官們,在文官們把持朝政的這段時間裏面,活動範圍已經是完全的被圈在了紫禁城裏面,若是從一開始的時候就這樣那倒也罷了,偏偏是幾年前黃錦做司禮監秉筆大太監的時候,宦官太監們的風光無限,再往前說,大明百余年的權閹無數,那裏受過這樣的憋氣。

嘉靖皇帝在宮禁之內,借修道作為掩飾,用道人方士傳遞消息情報,若沒有這些太監們的全力配合,也不會有這麽好的效果,這些宦官太監們正是因為知道,如果皇帝不真正的掌握大權,司禮監的地位不恢復到從前那樣子,恐怕還要在這個紫禁城裏面繼續的憋氣。

這次皇帝重新占據大位,最歡欣鼓舞的那些人裏面就包括這些宦官,這次安排稅監出京以後,都是人人大喜,心想這幾年的辛苦也沒有白費,果然就有了出去發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