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歷史的風(2)

從事漁獵獲得的收入不如去販運山裏的特色貨物和漢人交換的利潤,所以女真人做中介商人的人數越來越多,他們和深山老林中的那些生女真通古斯部落裏面的人,好歹也算是同族,有交流的可能。

他們拿著中原的各種物資去山中換取這些突然值錢起來的物資,女真的各個部落不知道為什麽往年只能說是尋常貨物的一些幹貨和菌類今年為什麽漲價,有些勢力大的部落為了獨占這一塊利潤索性是自己派出族人裏面的戰士,直接就是霸占了那些野女真的獵場,把他們朝著更北面驅趕。

自己獲得資源之後,直接和商人們做生意,這樣利潤大大的增加,而且因為需求的擴大,盡管女真人們用盡心思和方法的擴大產量,可是價錢還是逐漸的上漲,因為這樣高昂的價錢,就連朝鮮的一些出產都開始運送到這裏來交易了。

在原材料上面的錢花的多,賺來的利潤自然就是少,但是在關內開設飯店和酒樓,若是沒有熊掌之類的山珍,直接就會被人看成是沒有档次,就和現代的酒店若是沒有海鮮談不到档次一樣,沒有這個東西不行,可是用了這個東西,又賺不到什麽錢。明朝的這些商人們開始有些怨氣了。

有一個穩定而且價錢合適的貨源地變成了各家酒樓老板的共識,京師十二樓背後能扯上關系的官員和貴族數量頗為不小,既然有這樣的共識,立刻是有些人付諸了行動。關外的衛所和移民大多是關內的罪犯和無路可走的人,向來是民風強悍。所以關外遼寧的各個衛所向來都是以驍勇善戰著稱。

當即有人帶了大批的銀子和許諾,鼓動遼民中的膽大勇悍之徒向著關外墾殖,這一段時間,那些山貨的交易帶來的滾滾銀錢大家都是看在眼裏,自然是眼饞的要命,可是這些東西都是被外面的那些野人把持著,自己最多也就是跟著賺賺跑腿的銀子,真要是動手去搶,朝廷有句話叫做嚴禁挑起邊釁,即便是邊將貿然出戰或者造成是非都要處罰的,更不用說夾著尾巴做人的邊民了。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居然會有商人來組織去北面賺錢,商人在關外的衛所向來是待宰的羔羊,被邊軍邊將任意的勒索,搞不好還要丟了性命,自然也叫人不放心,可這些年過來的商人們,比起官府的官員來更像是官員的派頭,那些平日裏面囂張跋扈的將官們看到這些商人都是滿臉的賠笑討好的神色。

更加令人吃驚的是,在關外就好像是土皇帝的監軍太監,也在某幾次好像是哈巴狗一樣的跟在那些商人們的身後討好。

雖然這些邊民不理解為什麽,不過這些酒樓派來采買的商人往往就是京師某大員家中的家丁或者是親信,這麽有油水的事情,自然要讓信得過的人來辦,這些人雖然沒有什麽品級,可他們一句話往往對於在邊地的軍官來說,就可以決定生死前程。寧晉衛的指揮使某日喝多了酒在街上鞭打了一名保定府的商人,時間沒有過多久,就有兵部和都督府的文書下來把他免職而且追究他盤剝衛所軍民的罪過。

事後才知道,這個商人的背後乃是京城某位侯爺府上的,至於那些連監軍太監都是客客氣氣對待的商人,背景大多都是二十四衙門的大太監的背景,像是禦膳房,禦馬監,甚至是司禮監的地方的,可不是一個小小的監軍太監能夠得罪的。

商人的這種勢力,更是給這些邊民們偌大的信心,關外土地千裏,本就是地廣人稀的所在,邊民們拿著開拔的糧草和銀錢紛紛成群結隊的出發,到各個適合狩獵和采集的地方移民墾殖。

女真人久住苦寒之地,一向是火爆善戰的脾氣,不過現在還屬於是一盤散沙,行政的組成還是部落和部落,而且這些部落之間也有頗為不小的矛盾,況且東北的未開發的地區實在是太大了。

即便是他們想要組織漢人們的墾殖也是有心無力,而且,這些墾殖的邊民,幾乎是一離開邊關的哨卡,馬上就有人過來散發兵器和裝備,還有些人十分“巧合”的半路加入,這些人往往都是衛所裏面的軍人出身。

一個墾殖團往往是幾百號人,雖然裏面也有老弱,但是正當年的男丁也是不少,而且裝備精良,上路之後往往是幾個墾殖團前後呼應,稍有風吹草動,就是大車圍成一圈,男人們拿著利刃嚴陣以待。

這些墾殖和現下關內的逃荒大不相同,那是為了生計,現在這些人出關是為了賺錢,女真的部落雖然也有些不是漁獵,不是貿易,專門做土匪的。可是對方這麽大的規模壓根吃不下去啊。

而且根據後世所謂的一些筆記記載,隱隱約約的透露了,這些墾殖團的手腳並不幹凈,有所謂“蠻夷赤子,不識人心兇險,皆被無良之徒屠戮”的話語,當然這句話是一貫的自虐文人的腔調,後世為人唾罵的反省派的某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