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4章 有力出力(第2/3頁)

擔心的就是這個,李琿心說。

中朝在釜山港集結水陸大軍,太子又親臨釜山坐鎮,到時候這釜山到底是高麗國的還是中朝的?

可是……反對又有什麽用呢?平白惹得中朝太子不高興。

“殿下所言甚是,臣明白了,臣一定會諭令地方官,全力配合太子殿下。”帶著一種無奈,李琿低聲說。

“確實應該全力配合才是。”太子突然笑了起來,“國主,我聽聞貴國全境是分作八個道,釜山港隸屬於慶尚道對吧?”

“沒錯,殿下。”李琿輕輕點了點頭,突然升起了一種不好的預感。

李朝立國之後,將全國的州府全部重新劃分,然後設立了八個道(相當於中國的行省,是地方的最高級行政單位),釜山就屬於慶尚道治下。李琿沒有想到中朝太子對高麗居然這麽熟稔。

“國主,我所求的事情就是這個了。”太子的笑容愈發謙和了,“為了更加有利於我國征伐日本之戰,也方便我來指揮調度,確實需要地方官府的全力配合不可。而且要最精幹也最受信任之人。所以我鬥膽請國主暫且將這個慶尚道換為精幹人選……”

“精幹人選……”李琿下意識地重復了一句,心裏開始砰砰亂跳了。

中朝太子這話,無異於是表示他對高麗的地方官員十分不信任,要求他更換為對方認可的人選,這是一種十分明顯的幹涉——可是他偏偏又無可反駁,因為地方官員到底是什麽樣,他也是知道的。

“如今的慶尚道官員們確實大多數老大不堪用,殿下如果覺得不滿意,臣回責成議政府進行銓敘,盡快換上合適的人選,以免耽誤了殿下的大事。”他忍住了心中的驚慌,小聲地回答。

“如今大事已經箭在弦上,慢慢銓敘如何能夠趕上時間?”太子搖了搖頭,不認可對方的建議,“倒不如這樣吧,貴國駐京城的使節李珂,為人機敏,而且性格端方正直,做事也十分有章法,這些天他隨我一同前來高麗,和我說了很多有關於高麗的事情,讓我受益良多……既然他如此通曉高麗上下情勢,又能與我朝交好,那就讓他來暫且管一管這個慶尚道吧,讓他來節制地方官吏,我看是十分合適的。”

隨著太子的這番話,一股涼氣從李琿的腹部躥升,直讓他差點都坐不穩了。

中朝這是直接要幹涉高麗內政了,而且是要直接任命責管一道的官員!

高麗八道,最高級的地方官員是觀察使,按照高麗官制,官品是從二品,已經是高麗的最高層文官之一了,這怎麽能隨隨便便就任命呢?

“殿下……這……這恐怕有些不合適吧?”因為實在有些緊張,他微微顫聲了,“慶尚道觀察使是我國最為重要的官職之一,要經過仔細銓敘方能任命,李珂之前身為我國駐XXXX的使節,並沒有多少從政的經驗,如何能夠當得起這麽重要的任命?再說了,我國並沒有讓宗室來出任地方大員的先例……”

這個話倒不是騙人,李朝從立朝開始,王室鬥爭就十分激烈,多次發生過宮廷政變,宗室幾次被擁立為敵,因此歷代君王都十分注意戒備宗室,極少讓宗室出任朝廷和地方官員,一如靖難之役後的大明。李珂身為宗室,如果被中朝隨意任命為一道的長官的話,天知道他又會興起什麽樣的野心?

接著他擡頭面向了太子,“殿下,還是讓臣等再好生商議之後,另外再派遣得力官員另行赴任,輔佐殿下完成大業吧。弊國雖然國小人寡,但至少還是有不少能文善武的士大夫的。”

“貴國能文能武的士大夫當然有不少,可是精通大漢風俗習慣,又和我等有來往的士大夫能有幾個呢?”太子還是不太認可李琿的抗辯,“國主,我知道這個要求讓你可能有些為難,但是這只是權宜之計而已,只要征日大業完成,你就算立即撤銷掉對李珂的任命也並無不可,這次只是為了配合我朝、也是為了貴國報仇雪恨而特別破例。”

“可是……可是……”李琿還是有些猶豫,“殿下,幹脆讓李珂以參贊的方式隨同您一起去釜山吧,我會下詔令讓所有的地方官員聽從他的居間調遣,包括慶尚道觀察使。如果這還是不行的話,我幹脆讓他做東萊都護府使,總管整個東萊都護府的庶務……嗯,還可以管領慶尚道的水師。”

釜山港現在是高麗最大的港口,李朝開國之後,在開國太祖李成桂的年代就在這裏設置了兵馬使鎮,在太宗年代將其改為僉節制使。再過了一兩百年後,由於這一地區的重要性,而被升格為東萊都護府,最高的行政長官就被稱作東萊都護府使。

除了是商港之外,這個東萊都護府特別還設置了作為對日貿易及外交中心地區的倭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