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1章 這一敗(第2/2頁)

表面上看戰功赫赫,可懂行的人都看得明白,李如柏自己沒有本事,全靠父親兄弟來支撐,當李成梁老朽,李如松戰死在草原上之後,李如柏就立刻庸碌起來,甚至不敢去帶兵坐鎮,只能呆在家裏賦閑。

有人講李成梁是頭老虎,李如松是乳虎,而這李如柏就是條狗,這個狗還是貶低人的那個意思。

不過朝廷上下對啟用李如柏沒有什麽異議,已經有禦史上奏,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道理是冠冕堂皇,意思是說朝廷莫要猜忌李家,和這個奏折呼應的是,京師有關於遼鎮的傳聞,說遼鎮邊軍本可以輕易擊敗來自建州的女真軍隊,只不過因為朝廷一直猜忌李家,所以上下都不肯盡心出力。

在這樣的局面下,用一個李家將門的嫡系子弟做遼東總兵,也就是應有之意了。但還有傳聞,說是啟用李如柏做總兵的旨意到了李家,李如柏不肯接旨,只是大哭磕頭……遼鎮緊鄰北直隸,遼鎮動蕩,直隸京畿重地也是不安,為求完全,朝廷在山海關又設立一鎮,設山海關總兵鎮守,做山海關總兵的則是同樣賦閑在家的杜松。

和庸碌無能的李如柏不同,杜松算得上一員虎將,也曾做過遼鎮總兵的位置,但因為下面的遼鎮軍將陰奉陽違,沒有做多久就被貶歸家。

杜松被貶的原因,朝廷上下也都是心知肚明,可為了遷就安撫遼鎮將門,也只能委屈出身陜西三邊之地的杜松了,到了現在,自然就顧不上那麽多了,畢竟熟悉遼東局面的軍將並不是太多。

有心思的人還能想得更深一層,既然遼東又讓李家將門的子弟抓總,那遼鎮和京師之間就要多設屏障,除了薊鎮之外,山海關那邊也要加強武備。

調集軍資,征伐老卒,補充遼鎮,完善山海關,上上下下手忙腳亂,好在遼鎮那邊早就有最新的消息傳過來,說是女真軍隊退回建州休整,暫時沒有重新出動的意思,隨著這個消息過來的,還有努爾哈赤攻明的七大恨文書。

大明無故殺害努爾哈赤父、祖;大明偏袒女真葉赫部、哈達部,欺壓建州女真;大明不顧雙方劃定的邊界,強令努爾哈赤抵償所殺越境人命;大明派兵支援葉赫部,對抗建州;女真葉赫部因大明支持,背棄盟誓,將其“老女”轉嫁蒙古;大明逼迫建州女真退出已墾種之柴河、三岔、撫安之地,不許收獲莊稼;大明遼鎮派遣守備尚伯芝赴建州,作威作福。

這七件事就是所謂的七大恨,無非是大明從不偏向建州女真,大明對建州女真作威作福……大明從不把女真放在眼裏,居高臨下做事,自然就不會考慮邊鄙之地一個小部落的感受,然後大明還要維持邊疆的平衡,不能放縱一家獨大,不能坐視彼此的吞並,自然要派兵支持幹涉,在大明眼中,這都是小事,甚至不需要中樞決斷,只不過做完之後奏報就可以了。

但這些小事卻成了建州女真的大恨,當建州女真蓄力隱忍的時候,這些都不是什麽仇恨,他們依舊可以笑著去京師進攻人參和貂皮,但當他們覺得自己足夠強大的時候,這就是七大恨了。

讓有識之士擔憂的是,建州女真這個做法和從前的蠻夷韃虜頗為不同,從瓦剌到俺答,這些草原上的強大勢力從不講什麽理由,殺進來就是搶掠燒殺,而這建州女真知道師出有名,還知道給自己建立國號,據說這什麽大金也有一套制度在,這樣的勢力,就和草原上那些好似盜匪的蒙古部落有區別了。

撫順陷落,明軍大敗的消息,五月便已經傳遍京師,但直到六月初,王友山才給家裏去信,他知道自己絕大部分信箋,王兆靖都會去給夥伴們看,因為上面說的家事並不多,大部分都是朝廷決策和天下大勢,趙進很需要知道這個。

而趙進對女真有特別的關注,這次的事情肯定會引起他們的震動,趙字營如今這麽大的局面,怎麽給出詳實的消息要好好斟酌,免得讓年輕人有什麽盲動沖動,所以要處處求真,查問的仔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