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一章 逼 投名狀

在沒有李孟的歷史上,劉元斌現在應該是南京鎮守太監,南明政權的建立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後和馬士英等人控制住朝政,不讓東林諸人進入朝政核心,結果被人唾罵,更在各種筆記資料上大肆的抹黑。

如今劉元斌卻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是做監軍或者是提督太監,始終是帶兵練兵,沒得到什麽太平富貴的職位。

白白胖胖的劉元斌到了現在卻是依稀有點武將的模樣,舉手投足之間都是頗為的有章法規矩,更略微有些威武的封堵。

在晚明天下,劉元斌一個太監有這般的姿態實在是難得,而且他手下的二十萬京營,盡管草包,可劉元斌卻差不多能約束的住,並且直屬的兩萬多楚軍還有戰鬥力,說句實話,這般的本領,已經算是翹楚了。

有這樣的能耐,崇禎皇帝不說是利用,反倒是派了勛貴、文臣還有太監的副手來節制劉元斌。

若是尋常武將,被這麽一圈,恐怕早就是大怒,帶兵跑了,這劉元斌是內宮出來的宦官,對崇禎皇帝的這套做派早就是熟了,也就捏著鼻子認了。

就算是這樣,劉元斌這邊也被人安了個綽號,叫做“童貫”,這個綽號所代表的意義無疑是極為侮辱人,可這些讀書人得罪不起,盡管是罵的難聽,可劉元斌也只能是忍著,朝中大臣們也是如此的罵,劉元斌索性是直接住在城外的軍營之中,一來是京師內亂的下任,不知道有多少各方面的探子,安全得不到保障,二是在城外呆著,遠離城內的那些呱噪喧鬧。

京師的城內城外,大家覺得有戰鬥力的也就是禦馬監控制的幾千兵,沒人覺得京營有什麽戰鬥力,大家對他也沒什麽理會的。

這劉元斌倒是落了個清凈,他的提督衙門是在京師城東,手下的兩萬楚軍也都是駐紮在此處,因為凡是韃子入寇,都是在永平府那邊過來,他這邊的兵馬必須要充當抵抗韃虜的第一道防線。

二十幾萬京營,朝廷東拼西湊的給發出六成的軍餉,劉元斌扣下大半給自己的兩萬楚軍,其余的零頭才給其他的營頭發放,軍餉發的足,下面的部隊士氣和戰鬥力就還說的過去,劉元斌督促下面練兵也不至於有反感的情緒。

在京師周圍這麽長時間,京營提督太監劉元斌倒也練出了幾千體已的兵馬,借著這些部隊,也能控制住兩萬楚軍。

膠州營即將出兵順天府的消息文告傳過來,京營各個部分都是好像雪崩一樣的散去,也就是劉元斌控制的部隊還能維持住,也不知道為什麽,這時候的劉元斌卻擺出一幅忠心勤王的架勢,命令部隊加強戒備,在軍營駐地的周圍實行戒嚴清場。

盡管劉元斌這邊也能控制住部隊,不過稍微明白些事理的人都是納悶,心想難道你劉元斌腦子糊塗了,怎麽可能打得過山東的膠州營。

不光是其他人這麽想,就連崇禎皇帝也是差不多的想法,京師從文官到武將,吏員和衙役、兵丁士卒或者是丟棄了差事混在平民之中,或者是直接帶著點家底出城下鄉,也有直接過去投奔山東兵馬的。

反正順天府到河間府和永平府之間,也不是什麽太遠的距離,誰願意做忠臣義子的傻子,就由他去做,大家看熱鬧就是。你劉元斌要給這刻薄寡恩的明廷崇禎殉葬,大家可不會陪著你一起死。

膠州營這邊向順天府派兵不要太簡單,本來膠州營就在天津三衛有八千余的駐軍,直接先行開拔,等本部兵馬過來之後再行替換。

文告貼上不到兩日的功夫,這四個團的部隊已經是過了楊村,直逼武清,在武清駐紮的兩千多明軍士兵,甚至連撤回京師的念頭都沒有,直接是出城投降,交出武器之後,各回各家。

他們本來就是當地的民戶抽取丁壯湊出來的部隊,一來是不願意拼命作戰,二來河間府那邊傳來的種種見聞,感覺山東還是不錯。

大軍出動,總要有糧草和輜重補給跟隨,四個團八千多人,又是對彈藥依賴很大的部隊,這麽輕師冒進也是有些莽撞了。

京師一些有心的勛貴大佬都是派人在盯著被膠州營點名那幾縣的狀況,看見山東的部隊這麽大搖大擺,不管前後的過來,都是有些鄙夷,心想,如果山東的行事就是這麽莽撞的話,還真是要再等等才表示自己的態度。

接下來的事情就讓他們目瞪口呆了,那武清縣已經是提前設置好了兵站,在城內城外為漕運服務的倉庫中,堆滿了糧草,甚至還有彈藥,地方上的民夫丁壯也是早早的安排完畢,若說是糧草一項,還可能是原來的儲備,可這彈藥,除卻山東還有什麽人用,這分明是早就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