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八章 天遂我願 引漢向東(第6/6頁)

崇禎十六年,漢民們逐漸是適應了遼東的生活,並且覺得這邊的生活未必比多災多難的大明內地差,在崇禎十七年,沒有人再這麽想了,漢民百姓們的心中重新被仇恨所充滿。

五月、六月間,通過長山列島有許多大船在距離遼南海邊十裏的地方停駐,從大船上放下了小艇,四五個人一隊劃著向海岸而去。

羊官堡、南信口、北信口、娘娘關、歸服堡這些沿海的堡壘和關口,都有人在附近登陸,這些人自己帶著幹糧,身上穿著的衣服完全和當地人一樣的打扮,他們也是剃發留辮,口音也是遼鎮或者是山東的口音。

如果有人盤問,還會發現他們身上拿著滿清官方開具的憑證,這些人看著對遼東遼南的地域很熟悉,他們順著道路,從沿海到內陸,只要有漢家農民的村子,這些人就會想辦法進去。

有的人進入村子之後,在追殺下逃了出來,有的人進去了則是沒有出來,有的人則是進入這個村子之後出來,又是前往下一個村子。

不知不覺之間,遼南遼東的漢民中開始流傳一個消息,說是在定遼鳳凰城的南邊,大明派來的一名軍將已經是光復了藩國朝鮮,並且把陣線推進到義州一帶,凡是過去投奔的漢民都可以分到田地,並且可以拿到很輕的賦稅,並且那是咱們漢人的地盤,再也不用給這滿清做牛做馬了。

很多漢民做包衣已經習慣了,習慣安定的農戶們更是害怕這樣的風險,可第五次入關失敗之後的滿清局勢極為不穩,漢民們對滿清沒有那麽大的信心,同樣韃虜的勛貴對漢民也是提防萬分,稍微有點外因,這個矛盾就要激化,就要流血。

被搜刮、抽丁和鎮壓之後,漢民已經是徹底絕望了,他們對滿清韃虜再也沒有什麽幻想,在當日間來到村子的那位“妖人”留下的話語指引下,趁著滿清大軍歸來,倉促間無法分到地方上鎮守的空档,走小路進入朝鮮。

滿清韃虜的血肉被這麽一點點的吸走,緩慢的注入還很弱小的朝鮮駐屯軍之中。

不過王海對這些投奔漢民的態度也是很奇怪,修築營地和防禦工事的同時已經修好了幾個大莊園,所有來投奔的漢民都被圈在了裏面,就好像是關著罪犯一樣。

過來的很多漢民心中不滿卻逆來順受,也有許多人覺得自己受了委屈和不公待遇,在莊園中破口大罵。

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