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〇章 蒙敗明勝 東進南下

對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部隊來說,主力部隊被擊潰,就代表著全盤的崩潰。軍隊能力的高低,實際是來自於組織程度的高低,熟悉而且信任自己的軍官,熟悉而且信任周圍的每一個士兵,才能散而不亂,亂而不潰,在高度復雜的戰鬥中保持住軍隊的組織。

科爾沁部和哈剌慎部的聯軍中軍被輕易擊潰之後,等於是草原上的聯軍全盤崩潰了,有良好甲胄防禦的鐵甲騎兵沖殺進來之後,聯軍的這些親衛騎兵們卻遇見了一個尷尬的事實,自己的武器無法對對方造成有效的傷害,對方嚴格訓練帶來的密集陣型,也使他們在每一個局部都有很大的數量優勢,同時反過來形成了巨大的沖量,勢不可擋。

可因為自己的隊形不斷的堆積,土默特部突然冒出來的這些鐵甲騎兵得到了不斷前壓的機會,騎馬又跟走路不一樣,走路兩腿一並一個後轉身就可以往回跑了,要拉住馬掉頭就會把自己人沖個亂七八糟,退又退不得,只能是被動的被對方殺傷。

不管是面對長矛的攢刺還是對方長刀大斧的劈砍,鎖子甲和棉甲都形成不了太有效的防禦,幾乎是挨到一下,就會喪命或者是喪失戰鬥力。

這肯定不是土默特部的騎兵,身穿鐵甲的騎兵列成陣列隊形,好像是一堵墻一樣的壓了過來,而兩邊則是穿著輕甲的輕騎兵。

問題的關鍵是,對於科爾沁和哈剌慎的聯軍中軍來說,土默特突然冒出來這些整齊劃一的輕甲騎兵,披甲和武器也不比他們差多少,至於和鐵甲騎兵硬撼的那些部隊,裝備則完全不是對手了。這些騎在精選的高頭大馬上,身著鋼鐵盔甲,身材高大,面色嚴峻的戰士,仿佛就像是殺神一樣不可阻擋。

大軍作戰就是有這樣的問題,如果被對方的大軍壓過來的話,如果隊形排列的太過擁擠,處於中間的部分往往是運動不開,打又打不過,跑又跑不了,只能是被動的被屠殺。

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有個說法,自由民組成的軍隊戰鬥力要勝過奴隸組成的軍隊百倍,因為他們有自己戰鬥的意志。

在某些情況下也不盡然,比如說現在,土默特部落的牧民騎兵在層層的督戰隊威壓下,要退只能是被殺,要沖卻還有一線生機,加上那些漢人兵馬的強悍威勢,徹底的把這些土默特部的騎兵激發了。

而且沖到前面,他們的面前就是敵對的哈剌慎和科爾沁部的聯軍,沖到跟前,如果不去拼力廝殺,那對方就要拼力來殺你,種種境地,逼得這些土默特部的牧民騎兵只能去廝殺,只能是拼。

草原上的戰爭,既然是強者為王,戰爭的目的又是想要多撈取些草場、人口和牲畜,當面的敵人,他們的人力,馬匹可能今天晚上就變成你自己的東西了,所以大家都不敢下手,也不願意下狠手,所以現在草原上的戰鬥的規模或許不小,可烈度往往很低。

各部之間的戰鬥,往往是在水草豐美的某處,聚集起幾萬兵馬,萬馬發動的時候,草原上煙塵四起,氣勢壯觀無比,但是一到接戰的時候,大家在草原上兩翼張開很大,互相試探,互相拉弓射箭,看上去也很熱鬧,但是多半一接觸就分開,有勇氣的上前一沖,另一方就要崩潰了,然後這一場戰鬥也就分出了勝負。

所以經過相對系統訓練,並且跟隨滿清獲得過戰爭經驗的科爾沁騎兵就冠絕草原諸部,科爾沁部也成為東蒙古草原上最強大的勢力。

不過在科爾沁部最強的騎兵也就是中軍這一部分,都是科爾沁各部貝勒的家生子奴才,也就是幾千人而已,而且他們的訓練和勇氣明顯不如陳永福的那些百戰老兵還有膠州營訓練出來的鐵騎,這次來到草原上的大部分騎兵都是牧民騎兵,他們那裏見過這樣的場面。

原本也是牧民的土默特牧民騎兵有如瘋狂的突擊前進,聯軍的牧民騎兵都已經是感覺到膽寒了,聯軍的兩翼迅速的潰散,可牧民騎兵沒有什麽紀律,在草原上列陣的時候也是亂七八糟的擁擠成一團。

倉促間就算是想要散開也是不能,在前隊無奈之下只能是揮刀抵抗,可迅速的就被大隊湧來的土默特牧民騎兵沖潰,前隊後隊混雜在一起,完全是變成了一鍋粥的狀態,可這一鍋粥,卻只是聯軍的士兵被砍殺。

在後隊已經有大批的牧民騎兵不管不顧的撥馬逃跑,而中軍那邊,則是被兩翼和後隊阻礙,只能是和鐵甲騎兵硬撼。

這樣的硬撼,近乎於屠殺,雙方騎馬列陣互相攻擊,科爾沁的汗帳親衛騎兵根本占不到一點的便宜,只能是被殺被打。

領軍的兩名台吉,一名在第一次沖鋒的時候就被長矛貫穿,摔了下馬來,另一名台吉在親兵的護衛下,拼命的向後鉆去,甚至不敢回頭,完全被嚇破了膽子,單純的論起馬術和戰技,這些長在草原上的民族要比漢人的騎兵強很多,可裝備的精良、系統的訓練,蒙古騎兵可要比漢人騎兵差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