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九章 諸公震怒為厘金

崇禎十五年的三月,消息傳回了京師,堅守了半年之久的松山城被清軍打破,督師洪承疇以及他所率領的大隊兵馬。在城內激戰,依然不敵。

薊遼總督洪承疇、遼東巡撫邱民仰、總兵曹變蛟等人皆力戰不屈而死,滿城明軍降者十不過一二。

和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個俗諺有幾分詭異的相似,和崇禎十四年七月間松山大敗的消息傳回京師天下惶恐震動不同,大半年過後的松山城破、文臣武將皆力戰而死的消息,京師內從皇帝到下面的平民百姓都以一種很平靜,或者說是麻木的態度接受了這一切。

在松山被圍困之後,出征將士的命運就已經決定了,眼前這個結果大家早就是預料到了,無非是早晚而已。

督師洪承疇戰死,聯想一下在河南剿賊的督師丁啟睿,不由得讓人感嘆,大明再無人可用了。

麻木的接受是一回事,為了做給天下人看,也為了勉勵臣下之心,崇禎皇帝在消息傳回來之後,就表彰洪承疇為忠烈之臣,贈以美謚,公祭招魂。

“洪亨九沒有死,這樣的人物,韃子舍不得殺。”

這個消息在灤州的靈山商行分號快馬傳遞下,濟南城收到消息的速度,比起京師來還要快了一天。

松山城破的消息被嚴密的封鎖,除卻內賬房的幾個人知道之外,也就是李孟和孫傳庭得以了解。

聽到松山城破、洪承疇殉國的消息之後,孫傳庭好像是一下子衰老了十年,久久不語,李孟也能了解對方的情緒,孫傳庭恢復過來之後,長嘆了口氣,開口說道:

“這……大明完了……”

言語之間蕭索無限,不過李孟沉吟了一下,卻說出這句話“洪亨九沒有死”,看著孫傳庭睜大的眼睛,這位重臣氣度的孫伯雅很少有這樣的表情。

洪承疇是李孟的歷史知識中少許能記得的人物,也是這人物的命運太過吸引人,在後期滿清入關內起到的作用太大,還有那所謂的“緋聞”,現代太多的影視劇還有傳奇小說都是著墨不少。

那種信息爆炸的時代,李孟耳聞目睹,多少也是知道些,盡管腦海中的印象有些模糊,但還是下這個判斷。

這時候孫傳庭沒有帶鐵面具,看著李孟的眼神很是古怪,臉上的表情也是盡量的木然,但還是能看到有怒氣浮現。

想必是人已經死了,並且被朝廷彰顯為忠烈,為什麽你居然說出這種話來,這不是侮辱死者嗎?

李孟自然知道孫傳庭的表情是怎麽回事,膠州營在關外沒有情報網絡,方才那話說出來未免有些像是未蔔先知的神棍了,李孟也有些把握不準,歷史會不會因為自己的到來而發生什麽改變。

但膠州營的存在,最起碼目前和關外的韃子還沒有什麽交集,關內的歷史也是按照原來的大勢在緩慢的發展著,應該不會有什麽變化。

“李某所說,應當有個八成的準頭,孫先生,莫要這麽看我,李某可是那種妄言的人嗎?”

這句反問倒真是問住了孫傳庭,李孟從沒隨便說什麽話,凡是下的判斷基本上都是有理有據,而且是準確。就是因為這一點,孫傳庭在心中隱約有個想法,那就是天命在李孟的身上,被李孟這麽反問,孫傳庭稍微錯愕之後,心中卻馬上接受李孟的判斷。

接受了這個判斷之後,接下來的想法卻讓孫傳庭更加的心寒:

“若是這洪亨九活著,要真是為韃子所用,那是天下大害,他……”

洪承疇的確沒有死在巷戰之中,副將夏成德派自己的兒子出城和韃虜勾結,把自己的兒子作為人質取信於對方,相約半夜打開城門,放清軍進城。

這賣身投靠也需要有個厚重的見面禮,督師洪承疇作為地位最高的官員,就是個合適的選擇。

那晚上,夏成德安排親信心腹按照約定打開城門,自己帶著手下兵馬直奔洪承疇的官署所在,趁亂沖了進去。

盡管洪承疇做好了殉國的準備,但事到臨頭,放在自己脖子上的那柄劍無論如何也是割不下去,被沖進來的夏成德部下奪去佩劍,捆了個結實送到了滿清軍中。

巡撫邱民仰、總兵曹變蛟都沒有死在巷戰中,而是在倉促間被滿清俘虜,不過在滿清招降的時候,都是大罵不降,以身殉國。

薊遼總督洪承疇也是大罵不降,不過清軍卻沒有殺他,或許是有過提前的招呼,直接把洪承疇送往沈陽。

以大明在關外的情報,壓根不可能知道這些,只得是當做殉國來宣傳了。

松山這支軍隊的覆滅,代表著大明北方最後一支能戰之軍的敗亡,自從萬歷末年開始,大明的中樞就實行的是“戰於關外,庇護關內”的策略,力爭不讓戰爭發生在大明的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