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一章 米粒之光 養虎做患(第3/5頁)

雖然是在海上,可這兩千多名青壯的效率反倒是不像在陸地上那麽紛亂,盡管沒有什麽整齊的隊伍和陣型,但爬船劃水,以及到了船上的各司其職,都是頗為的迅捷快速,而且有效率。

李孟他們的船只上午到的信陽鎮外面的海上,天剛剛黑的時候,這十幾艘商船就已經是啟航了,向著南方……

李孟在現代的時候,地理課盡管學的一般,可還是能指出連雲港是江蘇省北面臨海的城市,不過在崇禎十二年的時候,連雲港市的位置,還是在一個大島上,這個島上駐紮著南直隸明軍的一個千戶所——東海中所。

不過這個千戶所的官兵早就沒有什麽戰鬥力了,沒有戰鬥力的原因並不是常見的克扣軍餉和驅使官兵做農奴奴工,而是活得太舒服了,在島上當兵,每年十足的軍餉不在話下,運氣好的能拿到三四倍於此的收入。

原因很簡單,東海中所和一個城市隔著窄窄的海峽相望,那個城市就是天下間最富庶的所在——海州。

淮鹽行銷大明,淮鹽的生產基地就是海州,世人皆知鹽商富甲天下,可鹽商在絕大部分時間之中都是特指揚州鹽商,來自陜西、山西、徽州安慶一帶的鹽商住在揚州,把淮鹽行銷天下。

而這些鹽商所行銷分運的鹽貨,生產基地就是海州,海州附近海水含鹽度高,日曬時間和風力都特別適合產鹽,每年除卻臘月下旬和正月上旬短短的時間之外,其余的日子都是可以不間斷的出鹽。

在揚州的鹽商們大部分在海州都有自己的代表和分號,海州知州衙門和附近的東海中所,從有品級的文官和武將一直到下面的差役和士兵,都有著極好的待遇,說白了就好像是豢養看門狗一樣,不過喂的食物實在是太多了。

相對來說,在海州附近鹽場工作的鹽工們比其他地方的待遇也要稍微好一些,辛勞一年,挨餓的時間也就是十幾天,何況還是這樣處處大災的年景。

海州的鹽貨出產總歸是不夠的,因為全天下三分之二的地方吃的都是淮鹽,不在官鹽行銷範圍之內的區域,鹽商們總有辦法用私鹽占領這處的市場,兩淮鹽商,上百年的積累,不管是在官場、軍方或者是所謂的江湖草莽之中,積累了大量的關系和人情,這些根深蒂固的背景,讓他們的生意做的更加方便和順利。

福建缺鹽,幾乎成了鄭家的軟肋之一,可即便是以鄭家那麽強的海上實力,也沒有在鹽場上奪得自己的地盤,只能是低聲下氣的和兩淮鹽商打交道。

這麽多年下來,兩淮鹽商控制的市場之中,只有一個變數,那就是山東,山東幾乎沒有本地的鹽商,本地的鹽場也僅僅是靠著小打小鬧的販運來維持局面,可突然間冒出來的一個鹽販子卻把他們擠出了山東省。

這個鹽販子沒有什麽官場上的聯系,也不懂的什麽做生意的手段,就是糾集了一些窮瘋掉的軍戶,拿著粗竹竿做長矛,殺掉阻擋他們的每一個人,大家都是和氣生財,怎麽會有這麽野蠻的粗人進來。

兩淮鹽商百年以上的生意,也遇見過那等蠻幹的匪盜之類,不過鹽商們自然有對付他們的手段,或者買通匪盜,或者是買通軍將,以暴制暴,把人殺掉也是一了百了。

誰想到山東的那個鹽販子,擊敗了兩淮鹽商的每一次努力,在曹州總兵劉澤清突然被“亂賊”所殺,濟寧州的幾個屬於淮商的鹽貨倉庫被毀掉,將近千名淮商的子弟和親信死在山東之後。

一向是高高在上的兩淮鹽商們,終於不敢繼續這麽爭鬥下去了,特別是他們的敵人已經從鹽政司巡檢,成為守備、都司、參將,而今是山東總兵,加銜左都督的一方鎮守,帶兵的大將,背後還有南京鎮守太監的支持。

再這麽爭鬥下去,唯一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或者是同歸於盡,兩淮鹽商們終於是妥協了,退出了山東。

滿清入寇,兩淮鹽商並不為這些禽獸的入侵感覺到擔心,卻幸災樂禍的等著李孟倒黴,還有些人已經是提前商議如何分配山東的鹽場和地盤,山東盡管歷年都是大災,但鹽貨的市場已經是讓李孟經營的非常成熟,變成了一塊肥肉。

當然,結果又一次讓他們失望了。

最近南京鎮守太監劉福來的倒掉,讓他們心裏面又是有了新的盼頭,不過這些鹽商並不像是礦監丁磊那般孤陋寡聞,他們知道李孟的所作所為並不是靠著所謂的蔭蔽,自己本身的實力更是強悍。

果然,劉福來倒掉之後,山東波瀾不驚,一切如常,兩淮鹽商也就不理會了,反正機會很多,耐心等待就是了,先把自己的生意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