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〇章 護莊隊

到了四月份的時候,各處田莊之中,凡是招募足種地農民的地方,都是組織了所謂的“護莊隊”,由莊頭選出來精壯的農民,在農閑的時候,定期進行軍事技能的操練,和修繕田莊的各種基礎措施。

能入選這個“護莊隊”之中的屯戶男丁,每年所交的糧食收成之中可以被減免一成或者半成,這可是不少的糧食,最起碼家裏面的人從大部分吃個半飽,能多幾天吃個飽飯,這也是好事,加入的頗為踴躍。

當然,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進去,總歸有類似挑選兵丁的標準,因為李孟的屯田之處,在購買田地的時候,多少做到了連接成片,所以萬一有事,各處的護莊隊迅速的可以集合起來護衛或者攻擊。

屯田所在的幾個府,李孟就是那天,就算是綠林巨寇也不敢過來招惹,有了護衛隊的武力之後,也算是安定局面了。

自從膠州營成軍以來,太大的陣仗沒有,但是小規模的,不為人知的戰鬥總是有許多,有戰鬥總歸是有傷員,而且,膠州營的訓練之中受傷的幾率很大,以這個時代的醫療水平,即便是盡心救治,也會有些落下殘疾的人。

而且當日靈山衛所糾集起來的那些漢子,有一小部分也是年紀大了,成家立業,也不想去前線打生打死。

對這些傷員,老退的人,膠州營肯定不會棄之不理,老退的那些人其實也是正當壯年,可以去鋪子做工,跟著忙碌些買賣鹽貨上面的事情,可那些傷員,卻只能是每日花費銀兩供養,還有那些死去的戰士,他們的遺屬家人,膠州營也都是出錢供養。林林總總的加起來,這也是好大的一筆費用。寧乾貴私下裏和李孟也是談過這事,覺得不如發一筆遣散的銀子打發了事,普天下的軍隊也沒有養一輩子的道理。

李孟自然是拒絕了這個提議,普天下沒有膠州營這樣的,那正是讓普天下的人看著膠州營有始有終,對待戰友不離不棄,只要是給膠州營,給李孟賣命作戰的軍人,都不用擔心後路,只要勇猛向前就是了。

膠州營的訓練體系所訓練出來的士兵,特別是那些前期的骨幹和老兵,即便是受傷了,也是一筆可貴的財富,這次屯田之政,正好是把這些人全部的利用起來,分散在各個田莊,把他們在膠州營得來的知識,訓練那些經過大災之年,惶恐萬狀的流民們,經過這樣的訓練,一部分強健,悟性高的流民最起碼會成為基礎的民兵,轉化為正規軍的速度也會比普通人快上許多,是最好的兵源。

盡管現在還是在投入,可到了收成的季節,收獲的部分就可以劃撥出來相應的份額給這些傷殘軍人還有退役退伍的士兵,以及犧牲士兵的家屬們,一方面有絕對忠心於自己的人管理屯田,從前那部分供養的費用也可以節省掉。

現代在解放軍的時候,學習軍事歷史,李孟曾經受到過這樣的教育,說是日軍入侵中國,隨著占領地盤的加大,有限的兵力不斷的被分攤在各處守衛,可以機動的力量越來越少,戰略上也會逐漸的陷入窘迫之中。

讓李孟有些難堪的是,膠州營此時正是陷入了這樣的局面,地盤已經是擴展到了將近五個府,但手中的九千兵馬加上武裝鹽丁,完全是不夠用。私鹽的鹽路是收入的重要來源必須要有人看守,各處鹽場鹽田也是如此。在膠州城,銀庫,武庫,私宅,鹽場鹽田,大營,私港,這些都是需要重兵把守。

可目前只能在青州府駐紮一千五百人,登州府駐紮一千人,大部分的力量還是集中在萊州府,不敢輕出。

在四月份到五月份,屯田田莊的胡莊粗略組織起來之後,李孟再次的調整了手下兵馬的比重,年初招兵差不多有三千人左右,能有兩千五百兵,馬罡為益都守備,手下三千兵馬,駐紮在青州府城益都,趙能為萊陽都司,手下兩千兵馬,駐紮在萊陽縣城周圍,兩個人手中的兵馬都是新兵老兵各一半,以老帶新,除卻本部兵馬外,馬罡和趙能都可以讓鎮守所在地的武裝鹽丁給予配合,差不多各有八百人左右的樣子。

一直是駐紮在膠州老營的膠州守備陳六,得到了新的認命,改為寧陽縣守衛,率領兩千老兵進入兗州府鎮守,眼下也只能是扼守住交通要道和中心地點,以點帶面,控制住地盤。

李孟手中五千兵,湯二領馬隊兩千駐紮在高密和亭口鎮之間,李孟自領三千兵留在膠州,而今李孟平時就是居住在逢猛鎮,靈山衛所的一幹事情,都是由他直管。

東昌府靠著北直隸,算是個比較富裕的府縣,但因為距離北直隸和河南很近,常受到兵災波及,地方上很是不安寧,李孟目前只是在那裏維持著私鹽生意的控制,並且逐漸朝著大名府,廣平府和順德府滲透,和淮鹽長蘆鹽爭奪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