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章 遲來的道賀者(第2/2頁)

說話間,從懷中和皮靴中各掏出一把短刀,大大方方的遞給了李孟的親兵,看見這來歷不明的漢子掏出短兵,李孟的親兵護衛都有些緊張,可李孟卻絲毫不在意的模樣,滿面笑容,好像是什麽也沒有看見,依舊是做了個請的姿勢。

周圍人難得見李孟有這般客氣的模樣,那書辦更是一身冷汗,心說自己總算沒有說太難聽的話語。

兩個人進入內書房之前,李孟卻和親衛那邊叮囑了幾句,不要放外人進來,即便本府的家人和膠州營的將領,也必須要提前通報放得入內,一定要得到李孟這邊的允許才行,親衛見李孟這般鄭重,自然也知道事情非同小可,連忙安排去了。

按照李孟的吩咐,屋內早就是擺上了茶水和點心,下人們送來之後卻自己下去了,雙方落座之後,李孟好像是閑逛一般,在屋子門窗那邊看了看,檢查沒有外人之後,這才是安心落座。

李孟笑著對那人解釋說道:

“莫怪,高兄來我這裏,可真是了不得的大事,總要小心些方才是穩妥。”

被稱作高兄的那個人在椅子上欠欠身,不大有表情的臉上露出一絲笑意,表明領會了這層意思,不會誤會。

“高兄從豫西過來,這一路上肯定是辛苦了吧!”

“勞李將軍掛念了,本不想來叨擾大人的,只是老家那邊事情太大,總要有個主事的人來面談一次,也請大人放心,這一路上兄弟們走的小心,肯定不會什麽人跟上或者注意到。”

“青鹽款子?莫非還有積欠的銀兩不成……”

說到這裏,這名高大漢子的身份已經是昭然若揭,這位就是李孟河南之行,在盧氏縣城所遇到的高一功,當時李孟估計對方可能是李自成或者是高迎祥的部下頭目,誰想回到膠州城和去往南京,通過某些途徑搞來的各省塘報,方知道這高一功居然是李自成的小舅子,闖將,而今應該是闖王,營中的大將,也算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了。

李孟心中有數,當然要閉口不言,他是朝廷命官,要讓別人知道和反賊大將打過交道,甚至是保持了幾年的鹽貨生意,就算沒有謀反的心思,也要被人坐實這個罪名了,但李孟卻也是暗自的慶幸,自己居然搭上闖軍那條線。

值此亂世,天下間的勢力,除卻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女真韃子之外,其余的人多接觸下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高一功和李孟接觸的大明軍將不同,膠州營之外的那些大明軍官都是些頗善言辭的角色,比如說在南京城的那些,這類的軍將如其說是為將,倒不如說是做官,人人看風色,判斷立場,奉迎上官,克扣軍餉那是個頂個的本事,要他練兵打仗,可就是完全的廢物點心了,連劉澤清那等人都被稱為猛將,這水準可想而知。

也不知道面前這名高一功是否有代表性,不過李孟所見到的高一功可是頗為木訥,不善言辭的人,但同樣身為軍人的李孟卻能在對方的身上感受到和自己差不多的氣息,那是鐵血性質的沙場氣息,最起碼這“賊軍”的將領是在戰場上真刀真槍拼命的。

聽到李孟說“青鹽的銀子”,高一功笑了笑,連忙開口打斷道:

“大人說笑了,你我兩方錢貨兩訖,並無拖欠之事,其實這次一功來是有事相求的。”

李孟對青鹽的帳目自然是清清楚楚,說那個話不過為了引起話題罷了,他端坐在椅子上,手中茶碗向上擡擡,示意請講,高一功從門口進來,就要捏著腔調說那文縐縐的客氣話,讓他這等武夫真是不習慣,看到李孟的態度,他這裏索性是開門見山的說出來意。

“這次來想要和大人借一筆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