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〇章 招人 庇佑 正義

膠州城和靈山衛所搬運木樁給二兩銀子的活動持續了三天,差不多發下了八百兩銀子下去,這件事在膠州四裏八鄉的成了今年最熱的談資,所有人都是覺得李孟瘋了,這不是有銀子亂顯擺嗎?

在二月初一的時候,那些凡是搬動了木樁的人都是齊聚逢猛鎮,在李孟的莊園外面,這些年輕人各個興奮的滿臉通紅,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頭腦一熱去搬運個木樁,賺了二兩銀子不說,居然還被招到李家莊園來做家丁。

盡管事先已經是講好,做家丁的待遇是那些鹽丁的一半,可這也有五兩銀子五擔米面,已經是相當不錯的報酬。

而且招收的那人還看在所謂“本鄉本土”份上,告訴個“小道消息”,說是家丁如果幹得好,那是準備去做鹽丁的。

好家夥,這麽一說出來就更吸引人了,眼下在膠州城甚至是萊州府,鹽丁怕是青年人最向往的職業,年輕人都是喜歡舞槍弄棒,可要去做衙門的衙役,那要有背景和社會關系才行,要去當兵,各地駐紮的那些官兵的表現都是被平民百姓們看在眼裏,散漫無比,軍紀極差,比起土匪響馬來還要混帳。

只有鹽丁,那些和自己同齡的人舉手投足間都有一種肅殺的氣質,盡管他們是鹽丁,可讓人看著,都覺得這才是貨真價實的軍兵,偶有身邊有人當鹽丁的,父母說起這個都是很自豪的模樣,加上那實打實的待遇,都比上將官的親兵家丁,年景這麽差,有這麽一個安身立命的處所豈不是好事。

青州的幾個鹽梟知道此事之後,都是目瞪口呆,誰都是知道李孟的勢力又是龐大了幾分,可卻沒有一絲的把柄落下,我家大業大,多雇傭些家丁,誰也說不出來問題吧!

李孟把原來自己手中的鹽丁隊和駐守在鹽場鹽田的鹽丁隊全部抽調出來,派到各處去擴張設卡,而招來的這四百名“家丁”,則是放在自己和駐守在鹽田鹽場的兩個人手中死命的訓練。

手裏的錢充足,又有青州府和登州府本土的地頭蛇幫忙,銷售靈山鹽的萊州私鹽販子們迅速的占領了這兩塊市場,地盤大,鹽自然賣的也就多,當然,銀錢的收入也是立竿見影一般。

李孟在二月下旬開始,每月差不多可以有將近六千兩的收入,這還是扣除所有費用之後的數目,靈山鹽場和薛家島的私鹽田都是全力的開工。

手下能用的人多了,錢也多了,這都是實實在在的好處,經過這一件事之後,膠州城和靈山衛所漸漸的都知道了李二郎說話從來不開玩笑,加上從前的幾次戰鬥,大家對李孟隱約的有了種服從感。這些感覺和認識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就是威信。

現在的靈山衛所五千多軍戶,差不多都在三種出路上,一是子弟給李孟當鹽丁,二是在李孟的鹽田做工,三則是老老實實的給衛所種軍田,要是仔細的盤算下來,聽李孟命令的軍戶怕是比聽衛所指揮使的要多許多。

在薛家島的銀灘這裏,專門有一片鹽田被開辟出來,是由原來鹽場有經驗的灶戶來主持,這裏出的鹽都是經過許多道加工手續出來的精鹽,這些精鹽用大缸和木箱封存之後,送往逢猛鎮的李家莊園。

李家莊園在正月底就開設了作坊,作坊裏面的工人都是那些遼東軍戶的家眷,所做的工作就是把這些精鹽封存在小瓷罐裏面,然後通過水路運往濟寧城。

正月剛過,濟寧城就出現了一家香鹽貨棧,這家商鋪所賣的都是精鹽,這是這裏賣的鹽都是以斤或者更小的計量單位計算,這時候,青鹽的風潮差不多已經是過去,陜西的青鹽斷斷續續的通過水路運過來一批。

不過因為年前那次風潮,青鹽需求量一下子變大,但是供應量實際上是減少了,京師和南直隸浙江一帶的有錢人都是要用正牌的青鹽,青鹽的價格居然比年前還要高,這豪門權貴用好的。

次一等的有錢人也要刷牙漱口,可去雜貨鋪子去稱量那些散裝的精鹽,實在是太跌份丟面子了一些。

不知道是誰先散布的消息,發現了這家鋪子,消息流傳的也快,很快濟寧府的富人們都是知道了這家店鋪,這店鋪名為香鹽,賣的東西還就是名副其實的,那鹽都是有各種香味,什麽花香,什麽清香。

而且都是用精美的瓷罐包裝,一看就是好東西,走出鋪子捧在手上,旁人看著也光彩,只是價格高了些,一兩銀子一罐鹽。

貴就貴些,比起那正牌青鹽來,可是便宜了許多,這瓷罐看著可比那舊貨要光鮮,而且鹽裏還有香味,這漱口之後,除了清潔牙齒口腔之外,還能有香味,這就不用專門買那些貴的要死的藥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