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章 酒樓所聞(第2/2頁)

上來之後,還特意朝著李孟的雅座裏面看看,生恐這位煞星生氣,誰想到卻看到李孟笑著沖他擺擺手,示意不用多事,林掌櫃還是愣了下,確認李孟的意思,這才是稀裏糊塗的下樓,心想那幾個書生怕是要倒黴了。

李孟倒是沒有什麽生氣的,讀書人嘛,總是有些酸腐的脾氣,好說些怪話,這個在現代也是見過不少,聽著這些文化人議論自己,倒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讓林掌櫃不必大驚小怪,下樓之後,李孟這邊才端起酒杯,就聽到那邊有人沉聲說道:

“諸位可還記得商鞅立威之事嗎?別人木樁,他也木樁,倒是古人故智啊!”

戰國時候,商鞅執政擔心眾人不相信和服從他的命令,所以在城中立起一根木樁,並發布告示,說是誰把這個木樁搬運到某處,就可以得到十金,大家都以為這事情太無稽,所以沒有人去做。

後來懸賞越提越高,到了百金,終於有人決定去試試,把木樁運送到了那個地方,商鞅按照所答應的懸賞付給了那人一百金,從此之後,大家都是知道商鞅的法令令出必行。

李孟這麽做幾乎就是照抄,只不過大家都是沒有想到一個鹽政的巡檢,在正途的官員和讀書人眼中就好比草莽強人的李孟,居然還有這個計策。李孟嘆了口氣,把酒杯中的酒一飲而盡,這是現代歷史普及讀物和各種影視劇上都講過的橋段,被人這麽容易看穿倒也不稀奇,畢竟這時代的讀書人對史書可是比現代要強到天上去。

被這個人點破之後,那邊先是一片安靜,接下來驚嘆和倒吸涼氣的聲音就連李孟這邊都聽得清清楚楚,過了會才有人遲疑著問道:

“周兄,這巡檢如此做意欲何為?”

“我也看不透,李二郎起家之事坊間多有傳聞,我看其一舉一動,平日言行,絕不是小小鹽政巡檢的做派。”

“諸位也不必擔心了,而今聖明天子在位,民間雖有宵小也是無上大礙,自然有人料理,我等何苦操這個心。”

聽到這句話,說商鞅典故的那位周兄冷笑了聲,冷冷說道:

“聖明天子嗎?”

場面瞬時冷了下來,李孟這邊聽得倒是全神貫注,來到明代之後,他所接觸的人階層都比較特殊,也比較草根,遇到的讀書人很少,寧乾貴是個秀才算是一個,侯山居然還是個童生出身,也算一個,其余的都是在濟寧遇到的那些掌櫃,說起來有些好笑,這年頭要是從商不讀書也不行,多少都有個秀才之類的身份,不由得讓李孟想起現代那些商務公司對學歷的要求。

不過這些人說是讀書人,也就是掛著個銜頭,讀過幾本書,識得文字罷了,滿口談的都是錢財往來,貨物買賣。要不就是寧乾貴和侯山這等滿臉諂笑,看起來沒有什麽風骨的人,在酒樓二樓雅座高談闊論評點時事,這倒是符合李孟對這個時代讀書人的印象了。

接下來談論的事情,明顯是把話題轉換了下,不再去討論什麽聖明天子之類的,有人帶著討好的語氣說道:

“周兄才學高絕,見識廣博,鄉試中舉不在話下,將來進京會試,殿試都是有的。”

眾人轟然稱是,那周兄半響沒有說話,半天才用蕭索的語氣說道:

“百官出東林,這官蘇松常三地的人就滿了,次一等的也要杭嘉湖來補,哪有我們北人的事情,若是中舉,帶著功名回鄉也就是知足。”

李孟已經是喝完了壺中的酒,菜也吃的差不多,那邊的讀書人的話題漸漸的轉向風花雪月之中,他也沒有興趣繼續聽,直接下樓結帳,開口問那林掌櫃說道:

“樓上的這周某,掌櫃的可知道是哪裏人?”

少海樓的掌櫃的覺得不妙,但也不敢和李孟隱瞞,老老實實的開口回答說道:

“是城內周員外家的二兒子,姓周名揚,字躍雲的,是咱們膠州城的大才子,為人很是熱心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