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四 江山萬裏歸義軍的悲壯歷史(第5/6頁)

河西的形勢一如中原那般混亂,西漢金山國西有西州回鶻,東有甘州回鶻,南有吐蕃,生存環境極度惡劣,再不復張議潮時代那樣強盛氣象。甘州回鶻不願看到河西漢族政權的復蘇,經常發動軍事行動,打擊歸義軍的實力。西漢金山國只有瓜、沙,地寡兵少,對抗甘州回鶻非常吃力。張承奉剛開始還能挺得住,但因實力有限,力漸不敵。

梁乾化元年(公元 911年),甘州回鶻大舉進犯歸義軍,連戰連捷,張承奉吃打不過,只好向回鶻請和。俗話說“能戰方能言和”,一邊倒的形勢下,所謂“請和”不過是投降的另一個變種。甘州回鶻同意請和,但條件是張承奉取消 “西漢金山國”,並事甘州回鶻可汗為父。張承奉活命要緊,只好自降國格人格,屈膝認父,降西漢金山國為敦煌國。

張承奉沒骨氣,不等於河西漢人都象他那樣,瓜沙人無不對張承奉的屈膝義憤填膺。張承奉的威望降到了谷底,沒人再陪他玩了,瓜沙地區的權力漸漸被張議潮的外孫曹議金所奪。張承奉經常受夾板氣,勉強撐了三年,梁乾化四年(公元 914年),張承奉病死。歸義軍文武不再尋求張氏子孫,直接擁立曹議金,曹議金自稱歸義軍節度兵馬留後。曹議金廢去了敦煌國的名號,仍稱歸義軍。

擺在曹議金面前最大的問題還是歸義軍如何在甘州回鶻強大的軍事壓力下生存,為了避免戰爭,曹議金采取外交為上的戰略,請與甘州回鶻和親。甘州回鶻英義可汗藥葛羅仁美也知道一時半會拿不下瓜沙,不如順水推舟做個好人。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曹議金,不過他也不吃虧,隨後藥葛羅仁美也娶了曹議金的女兒,雙方結成真正的親家,互為翁婿。

曹議金擺平了甘州回鶻後,於梁貞明四年(公元 918年)遣使入汴,與梁朝取得聯系,受封冊封。曹議金知道中原政權是正統,不管姓李姓朱,掛個名好辦事。梁龍德三年(公元 923年)底,晉王李存勖攻入汴梁,滅亡梁朝。曹議金立刻轉投李存勖,當然這不是無條件,李存勖曉得事,封曹議金為歸義軍節度使。

在曹議金正確的內外政策指引下,歸義軍呈現一片復蘇景象,瓜、沙地區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曹議金繼承了張氏政權對敦煌莫高窟的營建,僅在梁亡唐初這幾年間,曹議金就續建了近百座佛窟,瓜、沙地區的佛教發展也形勢漸好。

曹議金在瓜、沙的統治日漸穩定,沒有了內憂外患,曹議金的小日子過的還比較舒心。唐明宗李嗣源長興二年(公元 931年),曹議金自稱拓西大王,瓜沙人也多稱其為令公。曹議金為了能保持長久平安,繼續實行和親政策,三年後,曹議金又把一個女兒嫁給了於闐(今新疆於闐一帶)王李孝天。這種典型的政治婚姻雖然犧牲了女兒們的個人幸福,但為了本家的利益,她們別無選擇。

後唐清泰二年(公元 935年),曹議金病死,子曹元德立,曹元德在位時間比較短,四年後卒。後晉天福四年(公元 939年),曹元德的弟弟曹元深嗣立,沙、瓜大權被曹議金的正室回鶻天公主所握,沙、瓜人多稱為“國母”。

歸義軍雖然和中原政權遠隔千裏,但依然沒有中斷聯系,後晉天福三年(公元 938年),晉皇帝石敬瑭遣供奉官張匡業和判官高居中誨出使於闐冊封李聖天。張、高二人西行路過沙州,曹元深在城外舉行盛大儀式,歡迎天朝使節,並謙恭的詢問石大皇帝的日常起居。其實曹元深問了也是白問,石敬瑭先生除了天天琢磨著如何孝敬好他的耶律幹爹外,也確實沒什麽好做的。

天福七年(公元 942年),張匡業和高居誨從於闐還朝,再次路經沙州,曹元深遣使同行,到汴梁給石敬瑭先生請安問好。可惜晚了一步,六月間,石敬瑭就殂了,他的寶貝侄子石重貴繼位。

晉開運元年(公元 944年),歸義軍節度使曹元深卒,弟弟曹元忠襲位。曹元忠知道自己的家業小,不敢奢侈自大,謹慎保持與回鶻的友好關系,遠聯於闐,東向臣拜中原。曹元忠在位期間,一邊厲兵秣馬以備不測之需,一邊發展農業生產。

沙、瓜地區附近有雪山,瓜州北還有一個面積近千平方公裏的大湖,水源不成問題。做為一個生存在塞外的軍事集團,轄地較小,部分土地適合放牧,部分土地適合耕種,所以從張議潮時代開始,歸義軍就非常重視對土地的管理,歷任歸義軍節度使都身兼“支度營田使”的職務。一切涉及土地賦稅的事務均由節度使親自管理,歸義軍的土地管理機構分為三級,節度使總領支度營田使,各州牧縣宰領營田使,再下一級便是直接管理土地的營田,實行垂直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辦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