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塞外斜陽黨項定難軍的默默存在

在十一世紀到十三世紀的中國西北,出現過一個強大的民族政權,最強盛時,占據過今天的甘肅、寧夏大部和內蒙西部地區,有過發達的文明。這個政權曾經先是和北宋、遼對峙,後來又和南宋、金對峙,直到公元 1227年被蒙古人所滅,所有的文明被毀於一旦,神秘的消失在歷史蒼茫天空中。這個政權的建立者名叫元昊,他的政權叫做西夏。

提及元昊,我們不算陌生,這位爺曾經把貌似強大的北宋折磨的不成體統,北宋年間著名的好水川戰役就是元昊指揮的。宋朝在西夏建立之前,一直被契丹人建立的遼朝壓著。突然間又冒出個西夏,屢敗宋朝,實際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西夏是黨項人所建,黨項人是漢朝西羌人的別部,也稱黨項羌。黨項出現的時間大致在南北朝的後期,活動區域在青海和四川交界一帶,那個時期的黨項還沒有進入階級社會。黨項“東接臨洮、西平,西拒葉護,南北數千裏,處山谷間。”《舊唐書.黨項傳》記載:“每姓別自為部落,一姓之中復分為小部落,大者萬余騎,小者數千騎,不相統一。”

因為黨項居住在高海拔的山地地區,生存環境比較惡劣,“五月草生,八月霜降。”所以黨項人多養牛馬驢羊,基本上不從事農業生產。黨項部風俗尚武,沒有法律,賦役更是無從談起。黨項的婚嫁風俗比較特別,他們也可以娶庶母,甚至伯母、叔母、嫂子弟妹都可以娶,但唯獨不可以娶同姓之女。老人死去,按規矩是不能哭的,不過如果是小孩子夭折了,則悲號發喪。

黨項各部中,比較強大的部落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擒氏、拓拔氏八部,而以拓拔部最為強大,後來建立西夏的元昊就出自拓拔氏。而提到拓拔部,我們會立刻聯想到南北朝是建立強大鮮卑魏的拓跋部,這個黨項拓拔部和鮮卑拓跋部是否有關系呢?

北宋寶元二年(公元 1039年),也就是元昊建立西夏的第二年,元昊上表給宋仁宗添堵,大肆吹噓自己,開篇就說:“臣祖宗本出帝胄,當東晉之末運,創後魏之初基。”後魏就是北魏,因為那時民族遷移比較頻繁,南北朝和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民族融合時期,所以黨項的拓拔氏很有可能就是鮮卑拓跋氏的後人,融入黨項的。

元昊的姓氏一直比較混亂,有時稱為李元昊,有時稱為趙元昊,李姓是唐朝皇帝賜的,趙氏是宋朝皇帝賜的,其實元昊真實的姓是拓拔氏。唐朝貞觀年間,因為吐蕃的強大而受到威脅的黨項東遷歸順唐朝,而拓拔部首領拓拔赤辭不想做唐朝的奴仆,強硬不從。被廓州刺史久且洛生輕騎襲敗。唐太宗李世民遺使勸拓拔赤辭歸順,拓拔赤辭無處可去,只好來降。

唐太宗李世民賜姓為李,並在松州(今四川松藩)設立都督府,轄下三十二州,多為辟遠之地,以拓拔赤辭為西戎州都督,拓拔部這才有了安身之地。不過到了唐玄宗時,吐蕃勢力東擴,黨項拓拔部根本不是吐蕃的對手,便請內遷。唐開元九年(公元 721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詔在慶州(今甘肅慶陽)置靜邊州,安置黨項人,以拓拔赤辭孫守寂為右監門都督,並封西平公。唐廣德二年(公元 764年),唐代宗李豫復徙靜邊州以及夏州等六府黨項於銀州(今陜西榆林南)附近。

不久,唐代宗李豫以左羽林大將軍拓拔乞梅居慶州,號為東山黨項部,拓拔朝光居銀州、夏州,號為平夏黨項部。因為唐朝累世強盛,根本沒有拓拔部崛起的機會,直到唐朝末年,居住在銀夏的黨項拓拔部才迎來了歷史上的黃金發展時期,為後來元昊建立西夏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奠定西夏基業的這位先生,就是元昊的八世祖拓拔思忠的哥哥拓拔思恭。

因為拓拔思恭史無專傳,所以對他的生平介紹不甚詳盡,拓拔思恭不知哪年生人,是夏州刺史拓拔乾暉的孫子。拓拔思恭出身黨項最強大的平夏部,生在豪門家的孩子在創業的過程中就是比窮人家的孩子有優勢,個人能力並不以外在生存環境為衡量標準,但起點不同,所以只要具有相當的能力,成就大事就容易些,當然這些不是絕對的。

由於黨項遊牧民族的特性,所以族人多善騎射,拓拔思恭也學了一手好武藝。有了吃飯的家夥,就得有地方使,也該著拓拔思恭要發財,因為他遇到了一個最適合他這種人發展的時代。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國威大減,關以東,不復奉王命,自專生殺。

統治階級最拿手的就是騎著老百姓的頭上作威作福,享盡榮華。社會矛盾極為尖銳,各地起義如雲,地方藩鎮也各懷鬼胎。唐懿宗李漼是個標準的庸才昏君,滿朝貂帽多豎牧小人,朝政腐敗透頂,百姓苦無生路,終於在鹹通末年爆發了規模空前的王仙芝、黃巢農民大起義,嚴重動搖了唐朝的統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