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上在夾縫中生存荊南政權的小本經營(第7/9頁)

不僅如此,“千古一帝”石敬瑭奪位之後,高從誨就立刻上表祝賀。石敬瑭見有人比他對待耶律老爹還孝順,自然滿心歡喜,派翰林學士陶

穀出使江陵。高從誨拍馬屁從來都不會半途而廢,大陳戰艦於江上,請陶彀在望沙樓上吃酒,開始吹牛:“請陶大人轉告聖主,淮南兩川不服天威久矣,百姓貧苦,乞王師早伐叛逆。我大治兵甲,等待王師南下,為聖主效力。”陶彀回汴梁後把高從誨的“孝心”轉給大皇帝,石敬瑭大喜,送給高從誨一百多匹馬。

冷兵器時代,馬是極寶貴的戰爭資源,何況荊南地處水鄉,馬匹不多,高從誨狂吹一通海牛,就得了這些寶貝,真是太算劃了。高從誨還覺得這些馬不夠档次,在“幫助”石敬瑭平定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叛亂後,覺得自己有功,請石敬瑭把郢州(今湖北鐘祥)劃歸荊南節度,石敬瑭理都沒理他。

反正高從誨已經“不要臉”了,跟誰都是一樣混,晉開運三年(公元 946年)十二月,石敬瑭的“爸爸”耶律德光滅了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貴,高從誨又拜倒了耶律德光的臭腳丫子下,援照“慣例”,耶律德光又送給高從誨一些馬匹。耶律德光以為高從誨是忠臣,可高從誨在拍耶律德光馬屁的同時,又拍上了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的馬屁,請劉知遠做皇帝。當然條件是劉知遠統一中原後,要把郢州給他,劉知遠這時做皇帝八字還沒一撇呢,先哄住高從誨。

等劉知遠進入汴梁後,高從誨又來泡劉知遠:“陛下,說話要算數哦。”劉知遠早把這茬拋到腦後了,不給。高從誨大罵:“劉知遠是個大騙子!你不給我,我就拿不到了?”

這時“一代名將”杜重威在鄴都造反,高從誨覺得機會來了,出兵攻襄州(今湖北襄樊),被漢山南節度安審琦給揍紫了臉。高從誨不服,轉攻郢州,結果又是一頓痛打,稀哩嘩啦逃回去了。

費了老牛勁,什麽也沒得到,把高從誨氣的直哭,當下和劉知遠徹底撕破臉皮,轉向南唐和後蜀稱臣。高從誨一方面是考慮要多拉幾個墊背的,二是貪圖這些大國的財貨,反正給他們跪拜,大把的錢就落到自己的口袋裏,劃算買賣,為什麽不做?周邊大國發現高從誨這麽一個活寶,都狂笑不已,反正自己錢多,賞給高從誨兩個買窩頭錢,看他現場表演(簡稱現眼),也確實有趣。

不過相對於中原政權的賞賜,周邊那幫吝嗇鬼給的價太低了,高從誨兜裏的錢越來越不夠花的。想來想去,還是跟中原混更好,一安全二多撈錢。反正劉知遠已經死了,劉承祐小毛孩子,好糊弄,便於漢乾祐元年(公元 948年)六月,遣使謝罪,劉承祐沒和高從誨多計較,和荊南和好。

高從誨“人盡可夫”,名聲越來越臭,江湖中人送給高王爺一個雅號:“高賴子”。高從誨不管這麽多,要的就是現錢,石敬瑭那等貨色,都敢認比自己少十一歲的耶律德光做幹爹,自己沒必要害臊。

想在圈中混好,就兩種選擇:要麽德藝雙馨,要麽臭名遠揚,不吭不響是掙不到大錢的。高從誨也算是個一流的“炒作大師”,知道這個道理,臭就臭吧,反正自己就這點出息。

這些年高從誨也鬧的差不多了,也玩累了,漢乾佑元年(公元 948年)十月,高從誨病死江陵府,時年五十八歲,長子高保融襲位。高從誨雖然和老爹高季興都是五代著名的活寶,但高從誨文化素質較高,為人也比較謙遜,荊南這塊小地皮在高從誨的統治下,形勢還算平穩,不能因為高從誨耍寶就小瞧於他,“小國寡君”,不能要求的太高。

高保融做荊南節度使沒多久,後漢就沒了,郭威同志坐了龍廷。高保融知道這幫爺們惹不起,對後周點頭哈腰。以前高家的自從朱梁亡後,對中原政權上貢時有時無,幾年才拜一回祖宗,中間還和李嗣源、劉知遠鬧翻過。到了柴榮時,後周國力強大,橫掃南北,高保融害怕,不敢再玩爺爺和爸爸的油滑把戲,年年入貢。

柴榮性本寬厚,見高保融如此恭敬,自然回饋不薄。以前梁朝曾經發往五千牙兵駐守江陵,軍餉由梁朝拔付,梁朝被滅,後唐為了照顧高季興,每年給一萬三千石鹽。後來時事多變故,鹽也沒了,柴榮平定淮南後,得到泰州鹽場,便歲給荊南鹽,做為歲用支出。因柴榮下淮南時,荊南也出兵“幫忙”,所以又賜給高保融一萬匹上等帛,高保融著實撈了一把。

對於柴榮的厚賜,高保融感激涕零,想在柴榮面前立上一功。寫信給後蜀皇帝孟昶,勸孟昶識點相,向周朝稱臣。孟昶覺得自己是大國皇帝,沒必要向這個曾經“鼠竊做賊”的傘販子柴榮低三下四,回絕了高保融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