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從黑暗走向黎明劉知遠 劉承祐 郭威(第8/15頁)

王章雖然和史弘肇私交極好,但王章執掌財政,天天和“爛筆頭子”打交道,一聽就不太爽,回了句:“沒有這爛筆頭子,財政收入誰來記?”但即使王章為“爛筆頭子”說了句公道話,但王章卻對知識分子沒有多少好感。蘇逢吉等人對此極不痛快,在背後不知吐了這三位多少口水了。郭威對此很是擔心,也勸過他們對知識分子們的態度稍收斂一些,有好處沒壞處,但他們根本聽不進去,郭威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了鄴都。

沒過幾天,王章邀請眾人到府中飲酒取樂,想緩解一下緊張的氣氛。酒過三巡後,大家開始行酒令,史弘肇沒玩過這個,便在一旁瞧熱鬧。這時坐在他身邊的客省使閻晉卿要教史弘肇,史弘肇也笨嘴拙舌的在學。和史弘肇鬧過矛盾的蘇逢吉嫌場面不夠熱鬧,插了一句:“玩輸了也就罰兩杯酒,只要身邊有個姓閻的,輸了也沒什麽。 ”

哪知史弘肇以為蘇逢吉是在諷刺自己原來娼妓出身的老婆閻氏,當下就把桌子給掀了,要揍蘇逢吉(真是沒事找事!),蘇逢吉拔腳就跑,史弘肇哪裏肯饒,抽劍就追,被楊邠死死拉住:“兄弟,別激動。蘇逢吉臭嘴慣了,不要和這等人計較,而且他是宰相,殺了他,在皇帝面前不好交待。”史弘肇這才罷休。

一場鬧劇之後,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大,已經到了無法調和的程度。蘇逢吉為了除去這幾個人,便勾結了劉承祐身邊的親信李業、聶文進和郭允明等人,請他們在皇帝面前拆史弘肇的的台。李業他們對楊邠他們經常打壓自己,不讓自己升官自然恨之入骨,就在劉承祐那裏煽陰風。

劉承祐雖然年齡並不算小,但一直沒能親政。權力都在楊邠等人手裏,根本不給自己這個皇帝好臉色看,甚至自己選妃也被楊邠橫加阻撓,本就一肚子的怨氣。和蘇逢吉一夥自然一拍即合,年輕人心情盛,準備要幹一票大買賣,要玩就玩他個驚心動魄。劉承祐把計劃告訴母後,李太後大驚,連忙勸阻。劉承祐氣的大罵母親:“國家大事,老娘們懂個什麽?”

當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乾佑三年(公元 950年)十一月十三日,楊邠、王章、史弘肇跟往常一樣,大搖大擺的入朝。可他們剛來到殿中,還沒來得及咒罵這冷天氣時,就被埋伏的武士給拿下了,二話不說,刀光齊閃,三顆人頭落地。

劉承祐下旨,夷楊邠、王章、史弘肇等人三族,無論少長,盡數誅死。而“三逆”黨羽如京使甄彥奇、內常侍辛從審、樞密副承旨郭颙、控鶴指揮使高進、三司都勾官柴訓等人,一個也沒漏網,凡是被公認“楊黨”中人的,天堂無路,地獄有門,從此易人為鬼,黃泉路上,陰慘淒厲。

“楊黨”三大骨幹雖然被殺,可另外一個“危險分子”郭威還在鄴都鎮守,李業雖然奈何不了郭威,但郭威和死黨王峻的家少還在京中。一聲令下,郭威和王峻滿門抄斬,包括柴榮的三個兒子。一時間,汴梁城中血氣沖天、哀聲四起,讓人慘不忍睹。

隨後,樞密承旨聶文進奉皇帝旨意召集群臣,宣布聖喻:“楊邠、史弘肇、王章等人謀行不軌,亂我祖宗家法,今日朕將這些逆賊明正典刑,天下升平,朕當與眾卿同賀!”眾人誰敢多放個屁?唯唯是從。劉承祐為了安撫軍界,又親自召集高級將領,好言寬慰:“三逆欺朕年幼,亂我家邦,和你們沒有關系,不要害怕,朕為你們做主!”這幹軍爺也在想:“皇帝收回大權,先低頭再看形勢吧。”

王夫之對此評價道:“自楊邠等以羽翼劉氏之宿將,威振朝廷,權行疆內,而一旦伏屍闕下,如圈豚之就烹。”楊邠等人的失敗,有一大部分是他們自己的責任,要說才幹,他們都有,但為人嚴刻,不曉人情。他們只是擅專威福,趁著皇帝年輕,想風光幾年罷了。三人中楊王二人不通軍務,史弘肇倒懂點軍事,但性格上的缺陷決定了即使史弘肇真的想反,也不會有多少人跟他,純粹的武人是不可能在政治鬥爭中取得勝利的,項羽威震百國,還不落得烏江自刎?一句話:他們不會做人。

而郭威之所以能僥幸逃過一劫,也是由於他過人的軍事政治才幹,才能借外敵入侵時外出,其他三位都不適合帶兵坐鎮。而此時的郭威正在官署中議事,汴梁方向馳來急足,將楊邠等人和家眷遇害一事告訴郭威。郭威一聽,幾乎疼死過去,柴榮在一旁也氣的直跺腳。劉承祐的詔書也幾乎同時到來,要郭威“回京議事”。郭威大罵:“家人都死了個幹凈,還讓我去議什麽狗屁!無乎是要我的老命。”

兵房主事魏仁浦在旁邊說道:“郭公坐鎮鄴都,久為京中那幫小人所忌怕。您回京難逃一個死字。要想辦法自保,千萬不能回去。”郭威又不傻,換了誰敢回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