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從黑暗走向黎明劉知遠 劉承祐 郭威(第7/15頁)

來到內宅,官軍看到有一個盛妝女子坐在廳前,官軍不知道她是誰?面面相覷。有膽大的問一句:“你,你誰呀?”這位女子大喝道:“我是誰?魏國公、守中書令、平盧軍節度使符彥卿長女的便是!我父與郭太尉向來莫逆,我即郭太尉女也,你們敢動我一下,小心滅了九族!”原來她就是李守貞的兒媳婦、符彥卿的大女兒,李守貞準備自焚,讓兒子李崇訓快把符氏找來一起死,可符氏並不願當李家的陪葬,躲了起來。符彥卿的女兒,誰敢動她?肅立不動。有人傳報郭威,郭威來到內宅,對符氏大加稱贊:“汝能在亂戰之際周旋於強鋒之間,不愧是女中丈夫,冠侯公有此女,宜為將門增輝。”郭威命人護送符氏還京。後來郭威因為非常喜歡符氏,便作伐於符彥卿,將符氏嫁給了郭威的養子柴榮。而給李守貞出主意的那位“神僧”總倫被驢車載往汴梁市中淩遲處死。

永興的趙思綰見勢不好,急忙寫了一封“悔過書”派人送到汴梁,深刻檢討了自己的錯誤,希望政府能對自己寬大處理。劉承祐覺得人難免會犯錯誤,趙思綰同志人還是好的,誤入歧途而已,便給了他重新做人的機會,並封趙思綰做華州(今陜西華縣)留後,沒過多久,郭威就把趙思綰給做了,原因是趙思綰“復有不臣之心”。郭威本想千刀萬剮了趙思綰,但趙思綰要求給點面子吧,好歹同朝一場,郭威便痛快的給了他一刀。

雖然這時王景崇還在,但已經掀不起多大的風浪,郭威決定先不去理會王景崇。下令打掃戰場,犒賞三軍完畢,大軍高唱凱歌,回到汴梁城。

劉承祐自然激動的幾天沒睡好覺,亂臣賊子們被送上西天,自己就能過上安穩日子,當然非常的感激郭威。郭威不傻,知道即使自己的功勞最大,也不能吃獨食,便說:“這次平叛臣功微不足言,陛下英武以及諸大臣用力,臣不過因勢成事,不敢貪功。”

可郭威天生是個勞碌命,剛回京沒歇息幾天,就接到契丹南下的消息。劉承祐沒辦法,只好再請出郭威,讓他出鎮鄴都,防禦契丹人。郭威很聽話,說去就去,安頓好家裏的事情後,帶著養子柴榮趕往鄴都。柴榮本是郭威的內侄,能力出眾,郭威特別喜歡這個內侄,後來幹脆收做養子。

郭威做為“國防部長”,南征北戰是少不了他的,而朝中的事情則交給楊邠、王章和史弘肇三人。郭威和這三位是鐵杆朋友,而且還是政治上的堅定盟友。雖然名義上的皇帝是劉承祐,但實際上掌握最高權力的則是他們四位,一榮俱榮,一辱俱辱,自然要“精誠合作”了。

不久,在鳳翔做亂的好漢王景崇看到李守貞和趙思綰都完蛋了,心灰意冷。王景崇覺得朝廷不會放過自己,趙思綰如何?還差點給剮了。他便找個借口把親兵給支了出去,抱來一桶豬油木柴什麽的,掏出打火機,念了三聲:“著!”,大火一起,便成朽骨。

在輔政四大臣中,如果單從能力上來說,他們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但如果要論起政治鬥爭經驗來,楊邠、史弘肇、王章三人實在比郭威差遠了。按現代話說,郭威很會做人,也就是“情商、智商”都比較高。而那三位爺有“智商”沒 “情商”,做人做的一塌糊塗。

郭威對知識分子非常尊重,他知道亂世雖然要靠武力說話,但真正能取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智慧,知識分子是得罪不起的。但楊邠他們三個卻對不極不以為然,郭威回朝辦事,有次在在朝會上,楊邠等人準備讓郭威以樞密使的身份坐鎮鄴都。劉承祐一時沒拿定主意,轉頭問吏部尚書蘇逢吉:“前朝有無此例? ”

蘇逢吉和郭威等人根本沒穿一條褲子,樞密使權位極重,蘇逢吉當然不想讓郭威得勢,說道:“樞密使掌天下軍務,輕易不授外鎮。”郭威為了避諱,不好說什麽。史弘肇卻不高興:“郭樞密才幹不世出,況帶樞密守大鎮,可以震服諸道。陛下不要聽別人的閑話。”劉承祐想想也是,便準史弘肇議。史弘肇得便宜就賣乖,埋怨蘇逢吉多事。蘇逢吉更是一肚子的惱火:“史公!中央控制地方,這是王道。現在地方權重,對皇家權勢威脅極大,史公不曉前朝故事麽?”說完蘇逢吉調頭自去。

第二天,朝中重臣到大司徒竇貞固府中喝酒議事,兩派又發生了嚴重沖突,史弘肇是個粗人,當即就惱翻了,倒滿一杯酒遞給郭威道:“昨天朝議有屈郭賢弟,今日弟且盡此樽,聊為慰勞。”蘇逢吉也不想得罪郭威,也舉杯勸酒:“昨日逢吉也是公事公議,非是針對郭大人,幸勿介懷。”史弘肇特別討厭蘇逢吉這些讀書人,酸不溜湫的,當即大喝道:“平定天下,削平禍亂,靠的是長槍大劍,爛筆頭子有何用處?能畫出個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