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永歷朝廷活"曹操” 跋扈驕橫孫可望(第5/12頁)

大漢奸孔有德原為明朝東江總兵毛文龍部下,叛歸清朝後,甘為馳驅,效忠忙乎許多年,落個焚身碎骨,血胤無存。

僅僅一個多月時間,李定國帶軍四擊,打得清軍全線撤退,廣西全省復歸南明境土。不僅如此,人在廣州的清朝漢人“二王”尚可喜和耿繼茂也被嚇壞,命令廣東與廣西接境的州縣不要正面抵抗李定國明軍,回撤於肇慶一帶觀望。

倘使李定國步步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廣東也必將為明朝所有。

聽說清朝親王尼堪率滿洲勁兵向湖南進發,孫可望無遠略,把李定國調往湖南,最終喪失了全收兩廣的良機。明軍一撤,清軍卷土重來,不到一年時間,原先收復的廣西大部分土地區性次第淪陷。

清朝的尼堪親王,本來是要經湖南入黔與吳三桂等人進攻貴陽。半路,聽說桂林的孔有德敗死,清廷震駭,忙下令尼堪迅攻湖南寶慶(今邵陽),然後往廣西行軍。

尼堪乃清朝名王,屢立功勛,根本不把明軍放在眼裏。他率精兵進至衡州(今湖南衡陽),前鋒已經與李定國軍相接觸。果不其然,明軍一接即潰,掉頭逃亡。

尼堪大喜,即刻拍馬上前,率領八旗精兵奮勇沖殺。

出乎他的意料,此次明軍的“交戰即潰”,不是真逃,乃李定國誘兵之計。

二十裏外,密林之中,明軍早已設下重伏,就等著清軍入套。

結果,銃炮大發,箭雨狂飛,埋伏明軍呐喊沖殺,把清軍打得猝不及防,大敗虧輸。

亂戰之中,尼堪親王從高頭大馬上被一個南明士兵用長槍挑了下來。由於他一身黃金甲胄和親王服飾太顯眼招人,登時圍來十幾個明軍,你一刀我一槍,把尼堪王爺砍刺得七零八落,只剩下大腦袋相對完整,被明軍用刀挑起拿給李定國請功。

清軍大敗之余,絲毫不敢回顧,奔回長沙,閉門死守。

尼堪親王以及這麽多滿清“真韃”被殺,對清朝的震懾作用,不言而喻。正如黃宗羲所言:“李定國桂林、衡州之捷,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此萬歷以來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可堪扼腕嘆息的是,面對如此大好局勢,南明主政的孫可望妒火攻心,竟然在關鍵時刻下令明將馮雙禮等人撤退,沒有參加李定國的合圍行動,喪失了全殲尼堪手下八旗精騎的最佳機會。而後,他開會為名,想誘騙李定國加以殺害。

得知內情後,李定國撫膺嘆息,於永歷七年二月底放棄永州(今零陵),經由龍虎關撤回廣西。

見李定國連勝清軍,孫可望也想露一手。

岔路口之戰,孫可望遭到重創,被清軍打得大敗,奔返貴陽。清軍大掠靖州、辰州、沅州等地,殺死平民數十萬人,千裏丘墟。至此,孫可望再不敢產生與清軍爭勝之想,只想保持割據一方的地位。

四川方面,孫可望派去的劉文秀一軍在永歷六年秋天連連取勝,最終把吳三桂等數部清軍打得退守保守(今四川閬中)。當時清廷已經下令,決定讓清軍放棄全川,退回陜西漢中一帶,全保陜地。

可惜的是,劉文秀不知“窮寇莫追”之說,死纏爛打保寧城內的清軍,孤城之下犯險,最終反被吳三桂孤注一擲的決死戰法擊敗。結果,數萬明軍被殺,清軍死裏逃生不說,實現了全面大翻盤,劉文秀率殘軍退回貴州。

本來就恨劉文秀與李定國穿一條褲子,孫可望抓住機會,削奪劉文秀兵權,把他發回昆明軟禁。

保寧戰鬥結束後,身經百戰的大漢奸吳三桂感嘆:“我生平交戰無數,平生未遇如此勁敵!”富貴險中求,吳三桂為清朝又立全取四川的大功。

安龍方面,孫可望對永歷君臣一直嚴加注意。其間,本為永歷帝親信的馬吉翔,一直向孫可望投懷送抱。

這位馬古翔,北京大興人,市棍出身,本性狡黠,是個知書識字的高級地痞。他年青時代在北京給宮內太監家中當仆人,後為書辦(太監的文字秘書),在太監圈子裏人緣很好。後來,他跟隨太監高起潛出外監軍,竄入錦衣衛籍,獲得都司之職,開始有了政治發跡的本錢,送銀送物之下,被外派為廣東都司。所以,北京甲申之變,馬吉翔本人正在廣東,逃過一劫。隆武帝在福建繼位,馬吉翔自陳原本是錦衣衛世家出身,獲授錦衣衛指揮,冒升為皇帝身邊的禁衛軍高級首領。他奉命到湖南等地巡視時,玩命巴結當地諸將,只要有雞毛蒜皮的功勞,就要在奏表中放入他自己的名字,於是連連升官,很快做到“總兵”。永歷帝繼位,馬吉翔給新皇身邊的人廣送厚禮,得封文安侯。

由於馬吉翔自小行走於太監門下,他深知巴結皇帝身邊宦官的重要性。成日小恩小惠,刻意交結打點,使得宦官們心甘情願為他當耳目。所以,永歷帝一舉一動,他無不預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