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先生學術年表(1)(第4/6頁)

6月,與童書業教授主編的《古史辨》第七冊,由上海開明書店初版印行,收錄其著作:《古史年代考》、《盤古考》、《三皇五帝考》、《唐虞夏史考》。6日《生活的規範》刊於上海《正言報》副刊《文府》。

9月21日,《追論五十年來之報章雜志》刊於上海《正言報》副刊《文府》。

10月2日,《龔定庵先生百年祭》刊於上海《大美晚報·午刊》副刊《論衡》。

12月,《先秦史》由上海開明書店初版印行。

是年,受顧頡剛先生委托,負責主編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的刊物《齊魯學報》,成為當時“孤島”上海唯一有質量的文史研究刊物,先後共出兩期,因日軍侵入而停刊。《漢人訾產雜論》刊於《齊魯學報》第一期。《秦漢移民論》、《道教起源雜考》、《拓跋先世考》、《春秋史記皆史籍通稱》、《記府》、《空籍五歲》、《本紀世家皆史記前已有》、《史記於眾所習知之事皆弗論》、《名他人之學》、《五倫》、《神異經》、《博物志》、《拾遺記》、《述異記》刊於《齊魯學報》第二期。《自契至於成湯八遷考》刊於《群雅》第二集第二卷。《漢世亭傳之制》刊於《學林》第四輯。《魏晉科鬥文源於蟲書考》刊於《學林》第五輯。《諸葛亮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刊於《青年月刊》第三卷第七期。《蔬食上》刊於上海《大美晚報·午刊》副刊《論衡》第一期。《蔬食下》刊於《宇宙風》半月刊百期紀念號。《論學術的進步》刊於上海《中美日報》副刊《堡壘》第一一三號。《學校與考試》刊於上海《中美日報》副刊《堡壘》第一四五號。《從我研究歷史的經過說到現在的歷史的研究法》、《少年得益於父母師友》、《我學習歷史的經過》、《社會科學是史學的根基》、《職業青年的治學環境》刊於上海《中美日報》副刊《堡壘》。《國文教學質疑》刊於上海《大美晚報》。讀史隨筆:《公廚》、《蔬食》、《民生簡便食堂》、《善舉》刊於《宇宙風》半月刊百期紀念號。

1942年

6月,《沈延國周書集釋序》刊於《文藝春秋叢刊》(後改名為《沈子玄逸周書集釋序》,收入《呂思勉論學集林·蒿廬論學叢稿》)。

是年,《論上古秦漢的文學》刊於《文史教學》第四期。《關於上古秦漢文學及其他》刊於《東方文化》第一卷第二期。

1943年

1月,《三國史話》由上海開明書店初版印行(按:《三國史話》曾於一九三九年連續刊於《知識與趣味》)。

11月,《西王母考》、《太康失國與少康中興》刊於《說文月刊》第一卷。

1944年

12月17日,《論魏史之誣》、《沈延國周書集釋序》、《論疑古考古釋古》、《朱君祠堂記》、《光緒癸巳吳慕濂丈應江南鄉試》、《上海人的飲食——辟谷》、《上海人的飲食——烹調》刊於《上海生活》。

是年,《呂著中國通史》(下冊)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兩年詩話》刊於《文藝春秋》第一卷第一期。《崔浩論》刊於《文藝春秋》第一卷第二期。撰寫《莊育民〈喉科真髓〉序》。

1945年

8月,《歷史研究法》由上海永祥印書館初版印行。

10月,《發現新世界者為誰》、《到朝鮮去搜書》刊於上海《正言報》。

11月,《中韓文化敘》刊於《中韓文化》。 22日《關於平賣的一個建議》刊於上海《正言報》。

12月5日,《改良郵寄手續》刊於上海《正言報》。 19日《五都》刊於上海《正言報》。

是年,《蠹魚自訟》刊於《文藝春秋》第一卷第三期。《連丘病案》刊於《文藝春秋》第一卷第四、五期。《論文史》刊於《知識》第五期。《歷史上的原子彈》刊於《新紀元》創刊號。《論中學國文教科書》刊於《青年月刊》。《治水三階段》刊於上海《正言報》副刊《學林》第二期。《致光華大學校務委員會書》、《題王芝九及其夫人毛佩箴風雨同舟圖》刊於《誠之詩稿》。

1946年

1月1日,《勝利年大事記》刊於上海《正言報》。

3月11日,《讀書生活發刊辭》刊於上海《正言報》。 26日《從民族拓殖上看東北》刊於上海《文匯報》。

4月4日,《呂思勉談派報問題》刊於上海《文匯報》。

5月5日,《南京為什麽成為六朝朱明的舊都》刊於上海《正言報》。

6月3日,《讀書的方法》刊於上海《正言報》副刊《讀書生活》。

7月25日,《汲冢書》刊於上海《東南日報》副刊《文史》。

8月8日,《再論汲冢書》刊於上海《東南日報》副刊《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