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先生學術年表(1)(第3/6頁)

1936年

是年,講演稿《中國近代史講義》、《中國文化東南早於西北說》,刊於《光華大學半月刊》第五卷第一期至第四期(又刊於《文化建設》第三卷第二期)。《吃飯的革命》刊於《光華大學半月刊》第五卷第二期。

1937年

1937年至1941年,除在光華大學任教外,先後曾在當時租界上的滬江大學、誠明文學院等校兼課。

3月,《燕石劄記》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初版印行。

是年,《投畀豺虎》、《九刑》、《鄭人鑄刑書》(上、中、下)刊於《光華半月刊》第五卷第五期。《象魏》、《五刑之屬三千》、《象刑》刊於《光華半月刊》第五卷第六期。《戮屍》、《轅》、《婦人無刑》、《贖刑》、《圜土即謫作》、《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比伍相及》、《與於青之賞必及於其罰》刊於《光華半月刊》第五卷第七期。《墳墓》、《桐棺三寸非禹制》、《墓祭》、《死於兵者不入兆域》、《厚葬》、《殉葬》刊於《光華半月刊》第五卷第八期。《書三皇五帝考後》、《讀〈山海經〉偶記》刊於《光華大學半月刊》第五卷第九期。《古人不重生日》、《古人周歲增年》、《古年紀年》(上、中、下)刊於《光華半月刊》第五卷第十期。《與衛聚賢論吳越文化書》、《南強篇》、《越之姓》刊於《江蘇研究》第三卷第五、六期。撰寫《八一三事變後滬常見聞》、《率獸食人》、《為什麽要研究社會科學》、《中國文化淺談》。

1938年

4月,《史家傳記文選》,由長沙商務印書館作為《中學國文補充讀本》(第一集)初版印行。

是年,《青年時代的回憶》刊於《青年半月刊》第一卷第二期。《宦學篇》、《倉儲與昏鈔倒換庫》、《年節與歲首》刊於《青年半月刊》第一卷第六期。《思鄉原》刊於《文哲》第二卷第一期。《處亂之道》、《懷玉》、《論南北民氣之強弱》刊載上海《中美日報》。作《五四運動價值何在》、《呂誠之先生講經世》(在國學研究所第四次講演稿)。

1939年

4月,撰寫《史學雜論》(後來增加材料寫成《中國史籍讀法》)。

是年,《合理的習字法》刊於《知識與趣味》第一卷第六期。《唐宋以前之中日交際》刊於《兼明月刊》第一期。《蔣頌孚先生傳》刊於《文哲》第二卷第四期。《三國史話》連載於《知識與趣味》。

1940年

1月21日,《中日文化程度比論——中國抗戰力量在那裏》刊於上海《中美日報》。

2月22日,《武士的悲哀》刊於上海《中美日報》。 23日《封建勢力》刊於上海《中美日報》。

3月15日,《眼前的奇跡》刊於上海《中美日報》。

4月5日,《中國現階段文化的特征》刊於上海《中美日報》。

5月24日,《塞翁與管仲》刊於上海《中美日報》。

是年,兼任無錫國專(滬校)史學講座,至1941年。《呂著中國通史》(上冊)由上海開明書店初版印行。《婦女就業和持家的討論》(一、二)刊於《宇宙風》乙刊第二十期。《關於中國字的一個提議》刊於《宇宙風》乙刊,3月出版。《窖藏與文物》、《上海風氣》刊於《宇宙風》乙刊第二十三期。《蔡孑民論原》刊於《宇宙風》乙刊第二十四期。《上古秦漢文學之變遷》刊於《宇宙風》乙刊第三十九期。《諸葛亮南征考》刊於《青年月刊》第二卷第三期。《孤島青年何以報國》刊於《青年月刊》第三卷第一期。《狗吠》刊於《青年月刊》第三卷第二期。《廣西女子》刊於《青年月刊》第三卷第三期。《改良鹽法芻議》刊於《青年月刊》第三卷第四期。《田賦征收實物問題》刊於《青年月刊》第三卷第五期。《論歷代兵制的演變》刊於《青年月刊》第三卷第八期。《向慈善家進一言》刊於《青年月刊》第三卷第九、十期。《論漢人行序說》刊於《群雅》第一集第一卷。《易大義》、《齊桓公存三亡國考》刊於《釋雅》第一集第二卷。《釋爾雅》、《論爾雅誰作》刊於《釋雅》第一集第三卷。《論二呆記》(上、中、下)刊於《群雅》第一集第五、六卷。《大九州考》刊於《學術》第四輯。《四史中的谷價》刊於《知識與趣味》第二卷第一期。《光華大學十五周年紀念感想》刊於《光華大學十五周年紀念特刊》。

1941年

3月6日,《史學上的兩條大路》刊於上海《正言報》副刊《史地》。

4月7日,《青年修養》、《青年教育問題》刊於上海《正言報》。13日《論祿米之制》刊於上海《中美日報》。 14日《論祿米之制續篇》刊於上海《中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