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離心離德(第2/2頁)

甚至沒有了一些東西的束手縛腳,有人隱隱覺得,這也未嘗沒有什麽不好,至少多了幾分隨心所欲。

當然,這種心思誰都不敢說出。

焦芳到了自己的案牘之後坐好,見李東陽和楊廷和二人湊在一起低聲商議著什麽,他豎著耳朵,聽到一些只言片語,似乎二人討論的是調度蒙古衛所的事,焦芳嘴角溢出了一絲冷笑,按著案牘突然道:“兵部上呈來的編練蒙古各衛的奏書,二公看了嗎?”

楊廷和擡眸,厭惡的看了焦芳一眼,正色道:“看是看了,不過有些不妥之處。”

“哦?老夫倒是覺得沒什麽差錯,不知哪裏有不妥,還請楊公請教。”焦芳道。

楊廷和倒也不藏著掖著,道:“問題的關鍵在於各衛輪替衛戍各方,這麽做未免糜費太大,軍馬每隔三年調動一次,所需的消耗可是不小。”

焦芳不痛不癢的道:“輪替調動,這是為了加強對蒙古各衛的控制,只有他們居無定所,才能保障他們不會鬧出亂子。”

“話是這麽說。”李東陽突然插口,道:“可是輪替去廉州,未免遠了一些,況且廉州是藩國,豈有讓大明國庫供養藩國輪替駐軍的道理?”

焦芳警惕起來,其實許多驚天動地的事,都是在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上爆發,這便是導火線,對方的意圖,似乎就是想在楚王與蒙古人的和議裏做點文章,焦芳道:“這一次擊敗蒙古鐵騎的,是楚王殿下,楚王殿下居功至偉,況且楚國也不是尋常的藩國,它與大明本為一體,又何必要分出彼此來?”

楊廷和輕笑,道:“這可不對,楚國是藩國,藩國就是藩國,你說大明與楚國是一體,那麽軍政不能統一?既然軍政都不統一,那麽這一體就是個笑話,大明是天朝,楚國為藩,楚王殿下也是藩王,藩王立了功,天朝自有賞賜,可是焦公豈能混淆了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我大明雖然恩澤四方,可是禮法不可輕廢,何謂禮,又何謂法?所謂禮法,無非是上下等級分明,任何人做好自己的事而已,在其位謀其政嘛。”

焦芳心裏冷笑,他這種老江湖若是連這句話的意思聽不出那就算是白混了,人家說在其位謀其政,其實就是諷刺楚王,說楚王既然是藩王,現在卻是管起天朝的事務,獨攬天朝的兵權,這不就是狗拿耗子?另一層意思又是講清天朝和藩國的區別,既然有區別,那麽藩王就是藩王,藩王有自己該做的事……

若是在一個月前,在京師亂七八糟,在烽火四起的時候,楊廷和說起這番話倒也沒什麽,可是當時柳乘風來京的時候,楊廷和這些人卻是坐享其成的人,等所有的事都解決了,現在又覺得柳乘風在這裏礙事,想讓楚王滾蛋,這如意算盤,倒是打的啪啪作響。

狡兔死走狗烹,這可不只是發生在皇帝和臣子之間,現在這內閣大學士又何嘗抱著這個心態,無論他們自認為自己的立場如何正當,可是手法上來說,還真有些小人。

焦芳不動聲色,淡淡的道:“許多事說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凡事都有例外,大明和楚國就是如此,先帝在的時候,曾言楚國乃一體之國,楊公難道連先帝的言說也要推翻?這是先帝的意思,便是當今皇上在這裏,也不會反對這件事,依老夫看,兵部的奏書和章程並沒有什麽不妥,若是楊公有異議,大不了請太後聖裁便是。”

焦芳倒也聰明,他沒有說把事情在內閣內部解決,因為在內閣裏他不占優勢,也沒有說在朝廷內部解決,因為朝廷內部全是對方的人,焦芳是孤掌難鳴,所以他才提請太後聖裁,太後終歸心裏還是偏向楚王這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