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皇上至德(第2/2頁)

讀書人有罵的特權,而且說起來皇上這事確實很不地道,大家都覺得太荒誕,所以罵的很兇,可謂清議如火。

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還只是發泄一些不滿,表達一下自己失望的情緒,可是到了後來,就有點不受控制了。居然在讀書人中間,流傳著一些讓人驚秫的言論。

這些言論很是可怕,其中有一個,就是說當今皇上欲效仿秦伯、目夷,於是才突然出走。

表面上看,這句話似乎沒有問題,秦伯和目夷都是上古的先賢,在讀書人心目中的評價極高,現在把皇帝比作這兩個人,似乎沒什麽不妥。或許正德那小子要是聽到自己成了先古的聖賢,說不定還要樂呵上還幾天不可。可是真正揣摩出了這句話意思的人,才會冷汗淋漓,整個人都不免生出緊張。

首先必須明白秦伯是什麽人,秦伯是周太王亶父的兒子,本來,泰伯兄弟在古公亶父去世後應該依次繼承王位。但是他們看到父親特別喜歡第三子季歷的兒子姬昌,況且姬昌的確有超人的才能,因此決定主動把繼承權讓給季歷。然後由季歷傳給姬昌。後來,亶父等人接二連三地要他們繼承王位,他們都堅辭不受。為了斷絕別人擁立他們的念頭,泰伯、仲雍便出逃至遠荒之裔的東南荊蠻地區,斷發紋身,遵行當地落後民族的習慣。周部族的人們見他倆意志堅決,就只好擁立季歷和姬昌。

這便是秦伯讓王的典故,且不說這個典故裏有沒有什麽內情,可是孔聖人宣揚只秦伯是至德之人之後,秦伯的江湖地位便開始水漲船高了,這樣的人有德啊,連王都不願意做,寧願遁入深山,隱世不出。

而當今皇上若是秦伯呢?事情似乎就水落石出了,原本皇上只是跑路了,至於跑路的原因誰也不知道,可能是因為頑皮,又或者是因為一時想出去散散心,總而言之,理由有很多種,可是拿出秦伯來類比皇上的人卻給了皇上一個理由,那便是讓王……

這就是誅心的地方,這就是說,皇帝出走,是因為他人品高尚,德行至高,所以要效仿秦伯,讓出自己的皇位,讓有能者居之,皇上不想做皇帝了,百官們應該另選高明。

說這種話的人,若說他不是別有用心,那才怪了。

可是偏偏你拿他沒有辦法,其實這就是讀書人刁鉆的地方,他要坑你要罵你,一句臟字都不吐,面帶著微笑,說不準你還誤以為他誇了你一通,等你還沒回過勁來,其實已經被他挖坑埋了。

就算有人說這種話,你奈何不了他,他會理直氣壯的說,皇上跑了,難道是因為貪玩,你難道誹謗聖上沒有天子威儀?皇上跑了,難道是因為要私巡,不顧蒼生社稷,效仿那隋煬嗎?

這個時候,保準你臉色抽搐,詞窮無語。

再者說了,秦伯畢竟是至德之人,這可是孔聖人公認的,說皇上是至德之人,這分明就是誇皇上,又能有什麽居心,你能奈我何?

事實上還真沒人奈何的了這種人,就算奈何的了,現在廠衛也實在沒這功夫。

於是乎,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這種說法居然占據了主流,而且傳的沸沸揚揚,甚至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居然敢堂而皇之的在衙門裏議論。

此事自然逃不過楚王府的耳目,消息傳到柳乘風這裏,柳乘風不得不警惕了,他隱隱感覺到,在這言論的背後,有一個黑影,似乎正在醞釀什麽。

只是這時候,柳乘風一時也是無可奈何,難道現在去抓人,這種事越是抓,言論越是沸沸揚揚,最後的結果可能是一筆糊塗賬,他最擔心的是,背後醞釀這件事的主謀是身居廟堂上的人,若是如此,那麽事情就更不簡單了。